不支持Flash
|
|
|
|
張燕生:加入WTO后五大挑戰難度高過預期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5日 10:37 新浪財經
為了讓成分股熟悉指數化投資,了解著名指數中的成分股可以給上市公司帶來的巨大益處,經濟觀察報社攜手新華富時指數公司于2006年9月在北京舉辦“新華富時指數成分股論壇”,新浪財經全程直播。以下為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發言全文。 張燕生: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今天我非常榮幸能夠在本次論壇就中國加入WTO以后,五年后宏觀經濟歡迎變化可能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發表我個人的一些觀點和看法。我想今天我講的首先第一個問題還是想談一下中國加入WTO五年,意味著我們加入WTO的過渡期將要結束,它可能會帶來什么樣的變化。我們知道中國加入WTO以后,根據承諾,我們的平均關稅已經從2001年12月15.3下降到了2005年的9.9,其中工業是從14.8下降到9.1,農業是從23.2下降到15.3,并且按照信息技術協議,我們信息技術協議中間的所有產品的關稅現在已經下降為0,我們承諾的非關稅措施現在已經全部取消。因此,我們會發現過渡期的五年我們是嚴格地履行了承諾,履行了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在這種情況下,也就是我們國家金融技術的瓶頸,產業的技術和社會的矛盾已經直接跑路在外部的沖擊之下,我們現在的發展所面臨的資源和人員的硬約束,市場和人才的硬約束,也為我們下一步的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從中國加入WTO五年的時間來說,我記得我們在億加入WTO的時候,我所在的機構所完全的第十個五年計劃之間,叫加入WTO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專項規劃之間,我們是把整個中國的產業分成三類,其中有一類當時是認為與國際競爭力的差距比較大,屬于弱勢產業,像這些產業主要是像我們中國的農業、汽車工業、中國的金融企業,能源等部門,當時考慮是弱勢產業,五年以后的變化是怎么樣呢?大家會發現,這些弱勢產業,弱勢的過渡期,應該講這五年的變化是非常好的。 下面,講中國加入WTO,應該講利大于弊,現在講還是根據我們預期的目標來推進的,但是我們仍然要認識到,就是過渡期一旦結束以后,我們所面臨的許多的問題它的解決的難度可能是大于我們的預期的,也就是說未來過渡期結束以后。我個人認為有這么五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我們加入WTO以后,我們要履行承諾,要完善法制,要建立健全應對WTO挑戰的體制和機制,這個難度要遠遠大于預期。因為加入WTO的實踐發現,當時市場開放的那些關稅的減讓和非關稅設施的取消,和關稅產業的配額數量的機制是不重要的,因為大家知道我們承諾的良好系統,配額的數量是2100萬噸,可是大家知道,這個過渡期內,我們光是大豆的進口就超過了2700萬噸,但是我們發現最重要的還是規則,規則的調整能力反而變得更加重要。這是我們加入WTO五年得到的非常重要的經驗。 第二個挑戰是在外資并購的競爭壓力下,如何繼續開放競爭的同時維護利益,這個難度是遠遠大于預期。因為我們主要在全球的范圍來講,中國當時是主要是利益投資、新建投資,很少有外資并購,但是當現在全球的并購浪費告一個段落,中國去出現了并購浪潮。這時我們發現法律、政策以及所有的并購措施和執行程序遠遠不夠。因此怎么能夠在保證市場競爭市場效率的前提下維護國家的利益,這個對我們來講是一個非常新的問題。 第三個就是大家非常清楚的,在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壓力和國際摩擦的壓力下,怎么實現我們的經濟結構包括貿易和投資結構的轉型升級,難度也是大于預期。 第四個方面也就是資源、能源的硬約束,和我們軟環境的基礎設施方面的比較薄弱,所以在這種情況怎么能夠加快我們增長方式的轉變,難度很大,因為大家都非常清楚,所謂能源、資源應約束,也就是中國要支撐我們的經濟發展和現代化,現在的能源、資源、環境和生產消費方式是無法承載和支撐的,因此節約型的社會和節約型的技術是唯一的出路。不在乎它的要素和原料的成本,而是必須要例行節約。這個挑戰是非常大的,大家非常清楚。 第十個五年規劃我們是承諾在五年中能耗GDP的能耗要下降20%,但今年按計劃要下降4%,但是現在的情況表明不但沒有下降,還在上升。 第五個方面是引進來,就是引進國外的技術、管理和人才,到本地化來提升我們本地企業的創新能力,品牌價值和營銷渠道,再到走出去,也就是通過海外投資,建立我們的全球市場的網絡和資源供應地,以及我們的加工體系,這個方面看起來難度是遠遠大于我們的預期。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發現,加入WTO五年間,雖然我們的整個社會和經濟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難題不少。 第二個問題我想談一下對外開放,有可能對我們今后帶來新的變化。首先來講是長期困若窮國的外匯缺口、資本缺口和供給不足的缺口,目前在中國已經轉化為知識缺口、競爭力的缺口和需求的缺口。在這種情況下,對中國來講,我們的對外開放就面臨著一個外向型經濟如何向開放性經濟轉型的重要任務。這個轉型我認為有兩個基本的特征。 第一個就是對中國來講,下一步如何建立一個有全球事業大國責任和對各種所有制都能夠實行公平非歧視性的開放性的體制。第二個是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如何建立以內需為本的,外需為輔,消費拉動差距特征的一種經濟體制,這兩個特征是下一步我認為對外開放兩個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國內的市場就應該努力構建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比如我們現在的企業所得稅實行的目前從名義稅率,內資企業是33%,外資企業是15%,但是我們實際執行的實際稅負外資企業是11%到13%,內資企業是22%,國有的大中型企業是30%。因此,在國內市場競爭的時候,應該講公平非歧視的平臺下一步還需要在這個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 除了這個以外,包括外資,因為我們承認外資對中國的經濟發展的貢獻是巨大的,是不可抹煞的。但是,我們如何利用外資來華投資的機會,才促進外資社會和本地稅率的優勢互補和錯位競爭,在這方面,應該作出新的計劃。比如說中國的高薪技術主要是跨國公司內部的貿易和跨國公司之間的貿易,也就是我們本地企業的出口的技術和產品的結構仍然是中低端的。另一方面,我們會發現改革開放二十六、七年,私營經濟發展很快,也就是說廣東的私營企業2005年出口283億美元,比2000年增長了48倍,但是它的民營企業的出口占總出口的比例仍然只有12.6。因此我們會發現,我們怎么能夠在外資來華投資,我們說為我們帶來了技術管理和人才,怎么實現本地化,怎么提高我們自己的能力是很大的挑戰。 對此,第十一個五年規劃期間,國家提出了要推動自主創新、自主品牌和銷售服務的國際化,這個實際上很大程度希望在新的時期解決我們這方面的問題。 另一方面就是人民幣匯率改革可能會帶來了變化,我們的人民幣匯率還方向是為了完善由市場共計為基礎的制度,在這個情況下,我們知道匯率作為一個經濟中間的名譽總量和價格的引資,最重要的是外匯和金融市場的建設,因此我們匯率的彈性是取決于我們外匯和金融市場的效率和政府的調控能力。但是從我們現在來講,應該說比起東歐的匯率,我們的人民幣增值是在早期就出現了。比如說日本,日本是在人均收入占美國的人均收入65%,也就是說1980年的時候,這個時候面臨著日元的升值壓力,臺灣也是在80年代中期開始面臨的升值壓力,也就是說90年代中期他的人均收入上升到美國的45%,而中國,我們現在的人民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我們只占美國的3.6%,而且我們同中美貿易摩擦的產品主要是紡織產品、服裝、鞋、家居、彩電、玩具,這些檔次是遠遠地域日本的鋼鐵、汽車等產品,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匯率首先會帶來我們以人民幣標價的資產要素的價格上升,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產品技術結構如何能實現轉型和升級,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服務業的發展可能帶來了變化,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的服務業的比重,是去年的11.3%,比我們人均收入所處的中低收入國家的水平也是低10個點以上,因此中國的服務業發展是比較滯后的,從服務貿易來看,1982到2005年,我們出口貿易的出口增長達到了11.6%,2001年到2005年,我們出口貿易的出口年均增長到20,而印度只有10.5%。也就是說我們的服務貿易的出口在世界的比重上達到了3.4%,是占第八位,印度是占第十位。也就是說我們的服務貿易增長的很快,但是我們的服務貿易是有著逆差。2004、2005年我們的服務貿易逆差是97億和94億美元,主要逆差的項目是跨境的運輸、保險、專利權使用和特許費,這三類是55.5億美元和55.65美元。這個對我們的整個經濟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始終有一個觀點就是在服務貿易上我們不追求順差,因為技術貿易和這些高端的服務貿易,包括保險等,進口對中國有好處,我們主要是旅游和商業服務,我們是靠人力和資源來發展的服務。從國家來講,一個是2005年國務院發表了一個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發展的若干意見,對民營經濟開放服務業。另外方面是對外資盡量地開放服務業,包括對國家壟斷程度比較高的銀行、保險、證券、航空等行業,下一步是放寬市場準入的條件,對供水、供電等這些非自然壟斷的業務也要降低市場準入的條件,并且對競爭過渡、資源消耗大、社會效益低的行業,要適度提高市場準入的條件。也就是服務業的開放和進一步的市場化將是下一步的重點。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國家下一步的運輸物流服務以及研發設計品牌管理服務,以及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科技成果商業化的服務都是下一步發展的重點。 最后一方面就是企業發展所面臨的機遇。這個機遇主要有幾個方面,一個是新農村建設對企業創造的機遇,第二個機遇是中國的城市化發展所帶來的機遇。因為我們知道去年的中國城市化率是43%,2001年計劃達到47恩%,未來的30年,中國的城市化率預計可能會達到60%,也就是說中國將來有兩億人進城,而我們大家知道,每一個進城以后的居民相當于三個農村的消費,因此這么大的城市化率應用所帶來的需求對今后的發展是起到重要的機遇。 另外一個機遇就是下一步如何構造低成本的生產中心的同時,大力地發展低成本的創新和服務中心,因為從中國來講,現在面臨著一個很大的挑戰,就是各種的生產要素、原料的成本都會明顯上升,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傳統優勢一定會發生變化,另外在這種情況下對中國來講走出去,通過海外投資,全面加速融入經濟,這是一個企業和國家將要推進的一個國家戰略和主要的步驟。 最后一個是提高企業的責任、節約的意識和生態保護的自覺行動,因為這種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節約的意識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的自覺行動對中國的下一步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