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指數漸高壓力漸重 成交量仍是關鍵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 00:00 金融投資報
主持人語:昨日滬指創出本輪反彈新高1669點,且收盤的1664點,也創出收盤價新高。不過,新高并未為市場帶來多大興奮,反而引發了不少擔憂。這一是因為成交量出現較大幅度放大,但指數僅上揚6點,有放量滯漲的跡象。二是因為有先行指數之稱的深成指收出陰線,以下跌15點報收。那么大盤短線究竟將如何運行呢?本欄嘉賓、著名市場人士郭憲認為,股市短期處于均勢狀態,不具備單邊突破能力,估計下半周會出現劇烈震蕩。另一著名市場人士阮華認為,目前的上攻已是強弩之末,預計最多下半周股指就會受阻回落。中廣信息李螢認為,市場已進入且戰且退階段,后市一旦指標股啟動,市場就可能進入階段性頭部。 成交量仍是關鍵 郭憲 近期大盤在反復拉鋸中不斷化解獲利與解套壓力,多空換手積極,指數在推進中爭奪十分激烈。這是一場真正的攻堅戰,大成交量是維持盤升格局的關鍵,畢竟大盤正運行在密集成交區。 1650點區域的多空較量為何如此激烈?主要是多頭機構有大量籌碼是在其上方買入的,一旦向上趨勢形成,現在介入的股票就都能獲利;如果守不住陣地,新老買入盤均將深度套牢,今后在戰略上會很被動,特別是眼下倉位重的,更需要頑強堅守,向上打開空間,局面就活了。一些大盤股的奮力走強,明顯是有部分大資金在刻意操作,以便讓其它猶豫的機構放心跟隨。 不過市場分歧仍很大,在新多頭投入重兵的同時,解套盤的拋售隨指數上行明顯增加。現在的格局是不進則退,多方稍有猶豫,類似上周五的下跌走勢就會重演。就基本面而言,股市短期處于均勢狀態,不具備單邊突破能力,大盤向下過猛會嚴重影響新股發行,向上勢頭強勁又會導致擴容加速,可供主流大資金運作的空間確實有限。 下半周估計在沖高過程中還會產生劇烈振蕩。現在市場熱點雜亂,只有靠大的成交量才能維持向上動力,一旦該指標異常放大或萎縮,短期調整或回落就會突然出現。如果高點與低點在反復拉鋸中不斷抬升,經驗老道的投資者可周期性參與。 上升勢頭近尾聲 阮華 我們認為,目前的上攻不過是強弩之末,預計最多沖至下半周就會受阻回落,盡管仍有創新高的可能,但上升空間已非常有限。在此之前大盤仍會在極度超買而指標鈍化的情況下呈價量背離的上行態勢。 周一二的兩市成交為價量背離提供了最新的例子:周一雖收中陽,但兩市成交只有285億元,屬于偏低水平。周二放大至約340億元,但各大股指或滯漲(上證指數與滬深300)或跌(深成指與深綜指)。特別是周二有先行指數之稱的深成指收陰與上證指數收陽走勢各異,以及本輪反彈走得較強的深綜指亦收陰,尤其值得我們注意。 應該知道,本輪反彈的主力主要由兩部份力量組成,一是高位被套的機構自救;二是進行波段炒作的資金,其中既有短線游資,也有如基金這樣在維持一定倉位的基礎上反復輪炒做差價的大機構。由于本輪反彈至今升幅不大,以上證指數為例不過一百余點,故這些資金不會甘心就此收手,恐怕還要硬推,直到股指、股價實在升不動為止。投資者后市要密切關注權重股動向。首先是以招行為首的銀行板塊。招行可以說是本輪反彈的龍頭,昨日招行勁升3.65%(民生銀行亦升3.69%),不是無緣無故的,與其近日要發行H股有關;亦與昨日新加坡推出新華富時A50期指有關,因招行作為其成份股占有較大的權重。然而招行畢竟在近期升幅已大,后市可能上行乏力。這時要注意作為權重第一股的中國銀行的表現。上市以來中國銀行一直遭受意在收集低價籌碼的有計劃的打壓,現時似有筑底成功之象。后市其一旦轉入拉升,對大盤的杠桿作用將不言而喻,再配合周四中國石化復牌,兩大權重龍頭極可能被主力利用成為拉高沖頂的契機。 壓力進一步加大 中廣信息李螢 周二大盤進入相對沉悶的走勢,市場短期還沒有能夠找到替代奧運景氣概念的新興熱點,但由于短線獲利盤巨大,繼續上攻力度開始減弱,市場做多力量開始減弱。很多投資者希望中石化復牌能夠將大盤帶動起來,這種幻覺正好是多頭陷阱構筑的重要前提。試想,市場的做多熱情和資金主要分布在奧運板塊和次新股上,如果翻過來追捧復牌后的中石化,必然在短線上消耗大量的資金,而目前的每日成交根本不能完成這樣大規模的熱點切換。所以一旦指標股啟動,市場就可能進入階段性頭部。 現階段市場短線機會逐步減少,中線趨勢仍然不強,周二的停頓對持續走強不利,市場已經開始進入且戰且退的局面。從黃金分割來看,針對1757點-1541點的下跌波段分別在1650點和1674點將遭受阻力,而以頸線位1680的阻力最大。如果我們將1757下來看成四浪調整的話,目前正在運行的就是四浪B的反彈行情,反彈高度也是在1700點左右,未來還將出現一個四浪C的調整。由于B浪反彈呈現復雜形態,C浪調整可能選擇平坦型或者簡單形態,不太可能再度出現一波三折的子浪走勢,這個關鍵是技術人士必須提前把握到的。 主持人王筱邱志勇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