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增厚中報“紅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8月29日 05:47 中國證券報 | |||||||||
本報記者 侯志紅 截至8月28日,兩市共有1144家公司踏上或已走完股改征程,超過兩市總市值的90%,而已經披露2006年半年報的公司,大多完成股改或已進入股改程序。股改對上市公司業績的正面效應,恰可謂“潤物細無聲”。
股改由于解決了中國股市長期存在的制度缺陷———上市公司與大股東利益不一致的問題,促進了流通股東與非流通股東的互利共贏。尤其是通過一系列與股改組合的操作,部分上市公司改善了資產狀況,增強了業績的持續增長能力,清理了資金占用和違規擔保,提高了分紅回報水平,為公司的科學治理等奠定了基礎。雖然股改成功并不能使資本市場生態環境的完善一蹴而就,但隨著股改的順利進行,股改的正面效應逐步顯現。 首先,對于今年的半年報來說,股改最明顯的效應莫過于對部分公司中期分配和業績的拉動。今年相當多上市公司的中期分配預案受到此前股改方案、分紅承諾等股改因素制約。據本報信息數據中心統計,截至8月28日,已公布中報的公司中,目前擬進行中期利潤分配的有31家,其中16家公司的利潤分配履行了股改方案及分紅承諾的要求。 例如,中期派現總額達1.137億元的哈飛股份,其中期利潤分配預案是股改方案的一部分:公司在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現3.37元的同時,非流通股股東向流通股股東直接支付1.1422億元現金。G小商品推出的每10股派10元的“大紅包”也是其股改承諾的一部分。此外,焦作萬方、新湖創業等10多家公司推出的中期利潤分配預案,也都分別履行了各自在股改方案中的有關承諾。 其次,股改并重組之后,一些上市公司的業績令人刮目相看。資產重組的對價模式改變了上市公司的資產結構,提高了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據本報數據中心統計,截至昨日,有83家通過股改實現重組的公司公布了半年報,其中,大部分公司業績都有一定提升。 一些虧損嚴重、資不抵債的問題公司更是借助股改進行重組、注入資產,扭轉了公司基本面。統計顯示,超過10家公司在股改中通過資產重組實現了扭虧為盈,其中包括G靖煤、*ST國農、GST建峰等。而最具代表的當屬“ST股改第一股”ST農化,經過股改重組后公司更名為GST建峰,今年中報實現每股收益0.35元,而去年同期則每股虧損0.14元。此外,ST飛彩、ST華陶等公司通過重組也在短期內虧損大幅減少。 再有,由于股改給整個市場帶來了一系列深層次的有利變化,隨著時間的推進,其對上市公司業績拉動的制度效應將“更上一層樓”。 顯而易見的是,全流通下的兼并重組將更為經常和便利,治理混亂、經營不善必將導致市值縮水,進而淪為被收購的目標。因此,大股東切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做優做強上市公司的主觀意愿空前強烈。 如G鞍鋼股改之際向集團公司新增發29.7億流通股用于收購優質資產,從而實現了集團的整體上市,而其收益水平也由此大幅增長,成為今年半年報的新亮點。中報顯示,公司每股凈資產由去年同期的3.82元提升為今年的4.39元;每股收益(加權)從去年同期的0.412元增至今年的0.56元。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