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股指站在擴容與擴需的十字路口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6日 04:47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金元證券研究所冉蘭 本周大盤再度反彈,周K線圖上的陰陽相間格局,清晰地勾勒出滬綜指圍繞1600點中軸徘徊的趨勢,市場的反復和猶疑心態暴露無遺。當下我們亟需厘清的問題是:在擴容與擴需的大背景下,市場最終會選擇向上還是向下?我們認為:股指在十字路口的徘徊,這正是中級調整格局步入末端的必然表現。隨著市場對擴容壓力的逐步消化,市場可能會逐步走出牛皮整理格局。 技術層面上,7月份展開的調整浪型逐漸變得清晰,無論是abc三浪調整格局還是五浪調整格局,都可以看出調整已近尾聲。盤面熱點也開始蠢蠢欲動,有色、金融、地產、軍工等也輪番披掛上陣,只是成交量方面依然起色不大,靠目前兩市不過200多億的成交很難一下打破牛皮格局,因此短期市場仍然存在不確定性,調整雖然進入最后階段,但恰恰也是投資人最難熬的階段。 而之所以造成這種情況,我們認為,很大部分原因源于近期政策面引發的資金預期變化,簡而言之就是擴容。回顧過去兩個月的行情,擴容無疑是個關鍵詞,而這個擴容包含著增量的顯性擴容(新股IPO、定向增發等),和存量的隱性擴容(“小非”解禁等)。 先來看顯性擴容。自中工國際拉開全流通格局下的IPO序幕之后,新股的速度和新股的“重量”與日俱增,尤其是中國銀行以64.9億股的發行規模亮相之后,大秦鐵路、中國國航等“重量級人物”也一路綠燈,短時間市場承受了較大的擴容壓力。顯而易見,大船駛入小港,不可避免遭遇“擱淺”,國航上市首日遭遇破發就是典型。據統計,截至8月1日,已發新股的14家上市公司募集資金達421億元,而再融資市場的規模也在迅速擴張,截至7月中旬,已公告的計劃再融資規模超過1000億元,其中地產行業由于受到嚴控,紛紛以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希望通過定向增發募集資金,度過難關。很顯然,A股市場迎來大擴容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 隱性擴容方面,雖然不如顯性擴容那么直接,但也不容小覷。另外,“小非”(持有公司總股本不足5%的小額非流通股股東)解禁后的拋售壓力也不容忽視,據券商研究所統計,2006年年底以前,兩市合計有184家公司約104.25億股的限售流通股解禁,解禁的限售流通股市值超過700億元。其中上周G中信和G長電的“小非”解禁,使得隱性擴容壓力逐漸彰顯,之前股指的下跌主要還是擴容之憂。不過,事實上的拋售壓力暫時并不大,估計這一塊隱性壓力要全部釋放至少還得等到幾個月以后。但一旦隱性壓力完全釋放,殺傷力也是不小的。 顯然,單向擴容政策的推行,遭到了市場的“消極怠工”,大盤也相應展開調整。而在現實中“觸礁”之后,政府開始采取了更為合理而理性的綜合性政策,即雙向擴容政策,擴容與擴需并舉。 一方面,擴容繼續進行(我們的一貫觀點是:大牛市必然伴隨著大擴容,而大擴容最終會構成大牛市的堅定基石),后面需要做的工作就是還原“市場化融資”本來面目,而不是陷入“市場化圈錢”的怪圈;另一方面,針對市場對于單向“抽血”反感的現象,應及時對大盤“輸血”。從統計數據看,今年成立的基金已經達到52只,合計首發規模達到2071.74億,這一數據創出歷年基金首發規模的新高,且還有華安宏利等6只基金正在發行,另有多家基金公司的產品也在報批當中。業內預計,照此勢頭發展,今年基金的首發規模將有望突破3000億份。另外,QFII規模的壯大勢頭也與日俱增,證監會日前批準了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英國保誠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QFII資格,加上今年來耶魯大學等6家外資機構獲批,已有36家QFII共獲得71.45億美元的投資額度;還有保險機構也因為政策的松動,使得投資資本市場的上限比例不斷調高,有望達到15%,若按前6個月3000億的保費計算,單就保險一塊就至少能有300億入市。還有銀行系基金也有擴大試點的說法,一旦付諸實施,又會從銀行市場引入一支強有力的生力軍。由此可見,擴容壓力雖然較大,但后方“增援部隊”也著實不少,粗略一算,大致旗鼓相當。 綜合來看,一旦雙向擴容政策得到有效的落實,是能夠緩解因為單向擴容給大盤造成的沖擊和壓力的。而從長遠來看,隨著越來越多優質公司的上市(包括眾多“海歸”的回歸A股),會吸引到包括保險、QFII等長線投資客的眼球,最終構成牛市的脊梁。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