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利率上調加壓高負債公司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 05:47 中國證券報
市場猜測多時的加息終于塵埃落定。業內專家認為,本次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的上調,直接影響便是將增加高負債行業上市公司的資金成本,對其盈利預期形成壓力。對上市公司的整體利潤而言,加息作為一種調控的信號,其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間接層面。 高負債企業壓力較大 中信證券研究部程偉慶指出,加息最直接的影響是將增加高資產負債率企業的資金成本。就行業而言,由于此次加息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投資過熱,因此對與投資密切相關的房地產、建筑建材和電力類公司的影響更大。此外,對部分行業的業務收入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如銀行、房地產、汽車、融資租賃的機械設備等,并波及下游相關行業。 根據本報數據中心的統計,2005年末,在剔除金融、保險業后,建筑業、造紙印刷業和房地產業位列資產負債率三甲,分別為67.17%、65.59%和59.82%。而這些高負債行業又往往因為資金需求過于旺盛,成為宏觀調控的對象,因此這些行業的上市公司受加息的影響相對較大。 G晨鳴半年報顯示,公司目前總共有123億元的負債,其中銀行短期借款38億元、長期借款38億元。公司有關人士表示,公司已經尋求多種融資方式來規避利率波動帶來的不利影響。該人士透露,公司短期融資券募集資金有20億元,另外還有18.5億元的可轉換債券,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加息后的財務費用。 電力行業隨著近兩年來的投資增速,銀行貸款占資產比重較大。根據統計,主要電力上市公司負債率均在50%左右。經過對05年年報數據的測算,主要電力上市公司財務費用占利潤總額比例平均為11.9%,華電能源、通寶能源、國電電力、漳澤電力、內蒙華電和國投電力占比超過15%。因此,在升息預期下,電力公司業績受到影響便在情理之中。以長期貸款利率上升27個基點計算,主要公司年平均利潤總額將下降1.88%。 長江證券的行業研究員分析,升息預期無疑將對電力等行業投資產生相當的限制效果,尤其是部分不具備行業地位和資金優勢的投資主體的投資項目,在預期收益水平降低的情況下,銀行發放貸款會更加嚴格。 國電電力有關人士肯定了加息對公司的負面影響,不過他指出,由于公司相當一部分貸款是固定利息貸款,而且利息支出的增加也主要是在明年,因此,此次加息對今年的影響有限。 國金證券的研究人員指出,從行業有息負債結構上看,采掘、食品、飲料、醫藥、電子元件等行業較小。食品、飲料、醫藥等消費類行業,其消費不依靠信貸支持,升息對其消費需求幾乎沒有影響。 加息影響更在于“間接”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曉蕾分析,本次央行升息,根本上是影響投資的收益預期,進而給固定資產投資過熱降溫。利率上調27個基點,幅度并不大,但這種“信號作用”不可忽視。 她認為,小幅加息方式體現了央行通過貨幣政策趨緊來調控宏觀經濟的意圖。這向市場透露了一種信號,即如果第四季度投資仍然沒有降溫,那么央行可能還會進一步升息,這將使企業今后的投資變得謹慎。而央行則希望借此控制新增貸款,因此影響是間接的和漸進的。 長江證券研究員賀晟也認為,小幅加息對行業帶來的直接影響相對較小,更多體現在心理和預期層面。加息對上市公司影響不一,對現金流相對較為豐富、資產負債率相對較低、利潤率較高以及凈資產收益率較高的公司或行業而言,加息帶來的短期沖擊是有限的。即使資產負債率相對較高的公司,如果利潤率和凈資產收益率較高,也可以通過再融資獲得企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從而避免因投資資金短缺帶來的沖擊。 國金證券的分析師從另一種角度看待這個問題。他們認為,加息的作用應當放在遏制經濟過熱的政策傾向中,但這種效果具有長期性和漸進性。無論是治理流動性過剩,還是遏制投資沖動,結果并不簡單地取決于資金成本壓力的大小,而更多的是地方政府的體制因素。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