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紐約國際集團總裁本杰明 用中國概念攪動華爾街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 01:40 第一財經日報
紐約國際集團幫助陜西楊凌博迪森在海外上市一直傳為佳話,它演繹了一條“上市—融資—升級—再融資—多地上市—反復融資”的線路,逐漸成為在美國和英國資本市場上搶眼的中國民營企業之一,股價從3美元升到了22美元 本報記者 陳達 發自北京 華爾街500多米長的街道上,每天都有近10萬金融人士行色匆匆穿梭于此。本杰明·衛就是其中一員,他被他下屬戲稱為“攪動美國資本市場的華人”。 紐約證券交易所位于華爾街11號,紐約國際集團則坐落在14號。美籍華人本杰明領導的這個由各種膚色的人組成的團隊,早先幾年就把目光投到了中國市場,讓中小型私營企業到美國上市成為了他在中國業務的核心。 作為第二屆中國證券市場年會的承辦者,本杰明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專訪。 盯住中小企業 本杰明說,在美國,市值20億美元以上的企業才能被稱為大型企業,而真正為中國帶來成長因素的是這些中小企業,但像高盛和美林這樣的大投行是不會去碰這些小公司的,他們的目標客戶是中石油、中石化這樣的大型企業。 于是本杰明選擇了他的目標客戶,就是中國的中小企業。他說道:“中小企業才是最缺錢的企業。如果給點資金的話,這些企業成長更快,我們的定位目標不是和高盛競爭,在美國我們做的是中型市場(Middle Market)。” 本杰明很善于和官員打交道,為中國地方政府提供經濟政策上的建議。本杰明對記者說:“我們常常把自己比成小兔子,我們的耳朵天天豎起來,聽信息和情報,把這些美國企業和城市的信息和中國聯系起來。” 1998年本杰明來到中國,這是在他的職業生涯中很重要的一次觸動。當他和中國的工商聯以及企業家坐在一起聊天時,他問中國經濟增長的魅力和潛力究竟在哪里?得到的答案是,中國的民營企業是在夾縫中生存的幸存者和成功者。于是他決定把美國華爾街的資本引入中國,讓美國的投資者來認識他們,也讓這些企業獲得更大的成長。 在他看來,中國的中小成長型企業靠的就是服務,做得好,投資融資絕對不是件難的事情。本杰明認為,他現在最大的滿足感不是來自于作為紐約國際集團總裁的榮耀,而是幫助這些中國的小企業獲得美國主流資本市場的青睞。 在業界,紐約國際集團幫助陜西楊凌博迪森生物科技公司在海外上市的故事一直成為佳話,博迪森演繹了一條“上市—融資—升級—再融資—多地上市-反復融資”的道路,并逐漸成為在美國資本市場和英國資本市場上搶眼的中國民營企業之一,股價從3美元升到了22美元。 然而中國的中小企業到美國的資本市場上,是否會很容易像大魚吃小魚一樣被美國的大公司和投資資本吞掉?本杰明笑了笑,說道:“我不擔心這個問題。我感覺太早了,中國中小企業現在還不是一個被并購的時候。國外資本并購中國企業時,它會遇到兩個障礙,一個是文化的風險,另一個是經營的風險。試想一個不懂得中國文化和市場的美國企業去并購一個中國小企業,盡管派一些美國人來,它能經營好嗎?對于美國有經驗的大公司來講,它對于并購是很小心的。” “中國”是未來職業生涯的核心詞 作為一個華爾街的中國問題專家,本杰明已經小有名氣。“很多華爾街投資機構碰到中國問題時,會打電話來問我們。”他告訴記者。 本杰明現在把更多的熱情都投放在了中國市場上,但是他并不認為中國大量的企業到境外上市后,會對中國的交易所有很大的沖擊。他說道:“中國的盤子太大了,中國有近2000萬家注冊的企業,而這些企業中有100家在美國上市的話,根本沒有擔心的必要,就像茶杯里的一滴水。而且經濟將來是個全球化的過程,中國是個生產力很強的國家,美國的優勢在于它的金融政策和服務行業的發展,這種全球調整和配合也是重要一部分。” 反過來說,本杰明也認為,美國公司太有可能將來中國上市,上市歸根到底是一部分股本讓這個地區的投資者參與的問題,一個美國企業把25%給英國市場,25%給中國香港市場,也有可能把25%給中國內地市場。 經常和中國的官員進行交流,本杰明也會提出他對于中國政府監管的建議,他認為對于資本市場,中國需要管,但別管得太多。有些干預是很必要的,但是有些干預是存在問題的。中國的民營企業是成長最快的一個領域,上市卻是最不容易,控制它有時就顯得不是非常必要。 “中國”是本杰明未來職業生涯的核心詞匯,他告訴記者,再干幾年就退休了,這也是他的美國太太所希望看到的。“錢賺到夠用就可以了,以后的時間會在中國的幾所大學里繼續客座教授的工作,并且為中國的幾個城市的經濟問題出出主意。”他笑著告訴記者。 本杰明·衛檔案 ●美國俄州大學金融類工商管理碩士,俄州普斯大學商業管理學士●中國全國工商聯并購公會理事●天津港保稅區高級經濟顧問●2006年7月,被蘭州商學院聘請為客座教授●曾經是紐約兩個證券公司與投資銀行的創始人之一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