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君安 黃文卿
寶鋼JTB1(資訊 行情 論壇)與萬科(資訊 行情 論壇)HRP1(資訊 行情 論壇)將于8月30日和9月4日陸續到期,就目前情況來看,萬科HRP1到期時處于價外狀態(沒有行權價值)已幾成定局,而寶鋼JTB1到期時也有很大的可能性處于價外狀態。如果兩只權證到期后成為“廢紙”,不少投資者產生了疑問———是否我們的權證市場失敗了,是否長久以來大家一直在熱炒一個泡沫?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權證到期之后,是否具備行權價值,不能作為衡量權證這個產品是否成功的 標準。就拿公認的世界上最成熟最成功的香港權證市場而言,在長期向上的牛市環境中,也僅有不到45%的權證到期時具有行權價值。臺灣權證市場的情況就更是如此,以8月16日的收盤情況來看,臺灣權證市場共有502只權證仍在掛牌交易,處于價內的權證只有65只,也就是說有87%的權證不具備行權價值。雖然權證具備多種功能,但投資者使用最多的是其杠桿功能,因此,為投其所好,發行商一般都發行價外的權證,因為越價外,權證的杠桿就越高。目前的權證,全部為股改權證,因此派送時大多數都有一定的內在價值,因此到期后權證具有行權價值的可能性也較高。8月16日收盤時,滬深27只權證中有13只處于價內狀態。
那么,權證市場的成功應當以什么標準來判斷呢?在海外,衡量一個交易所上市產品是否成功的最主要標準是看其交易活躍程度,交易活躍則表明受投資者歡迎,是一個成功的產品。滬深權證市場運作僅一年時間,交易金額就躍居全球第二,并且權證受到熱烈的追捧,從這點看,滬深的權證交易是非常成功的。在海外,監管層在決定推出一個產品時,總是非常擔心交投清淡,受投資者冷落,故而千方百計來活躍交易。例如,香港權證市場也是經歷了一個非常困難的時期,才有今天的成功局面。就寶鋼、萬科兩只權證而言,它們的面市無疑也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方面給投資者帶來了新的投資品種,另一方面也為解決股權分置疑難雜癥的解決提供了樣板,更為重要的是它們開啟了為滬深證券市場開啟了金融衍生產品的大門。在成功的背后,唯一不足的是目前滬深權證市場的投機氛圍依舊較重,權證漲跌與正股不具相關性,但這是任何一個新興品種都難以避免的問題,在海外成熟市場,這也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階段。正所謂,瑕不掩瑜,成功的權證必然隨著制度的健全、市場的理性而越來越成熟。
(本欄目由上海證券交易所投資者教育中心特約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