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龍籌股舞獅新加坡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0日 14:23 證券日報周刊
“龍籌股”舞獅新加坡——訪新加坡交易所高級副總裁兼上市部主任黃良穎先生 本報記者 馬玉榮 黃良穎:2006年4月1日起擔任新加坡交易所(SGX)上市部主任一職。他在資本市場擁有25年的工作經驗,在股票融資、合并及并購、基金管理、企業及金融顧問服務等諸多領域經驗豐富并擔任過重要職務。在加入新加坡交易所之前,黃良穎先生曾任新加坡華僑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任職期間,他主要負責企業融資、證券及期貨、基金管理和私募股本等業務。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2002年4月到新加坡訪問時,曾向吳作棟總理提出了四大要點的新中合作計劃,而其中一個重點是促進中國企業與新加坡企業攜手合作。2005年4月,吳資政具有創意地提出:中國企業可以根據新加坡市場特點,以“產業群組集群”方式到新加坡上市。 新加坡交易所高級副總裁兼上市部主任黃良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稱,至2006年6月底,外國企業共249家,占上市公司總數的35%。中國內地、香港及臺灣地區企業分別有105、52和17家。中國大陸企業在新加坡上市的有大約74%來自制造業,12%來自服務業(主要是科技服務業)。隨著中國企業對新加坡市場的了解以及新加坡投資者對中國企業的關注,中國企業在新加坡上市的平均規模有增大的趨勢,另外一些新行業(如房地產、能源等)公司也開始選擇新加坡上市。同時,中國企業在新加坡市場的交易非常活躍,是新加坡本地股票的2-4倍。 新加坡交易所是世界最國際化的交易所之一,黃良穎說,新加坡的上市公司中超過1/3是來自海外的,自2004年開始,新加坡市場每年的新股上市中,外國企業已占大多數(超過50%),外國企業在新加坡市場的交易活躍,整體略好于新加坡本地公司。 2004年10月新加坡李顯龍總理訪問中國時回應:“新加坡是中國公司與東南亞及其它區域國家商業往來的‘天然門戶’,因此中國企業可利用新加坡作為它們‘走出去’的第一站”。國務資政吳作棟先生在2005年4月的訪問行程中與溫家寶總理達成共識——新中兩國將鼓勵更多中國企業在新加坡上市,作為幫助中國企業國際化的努力的一部分。 2006年5月5日,第100家中國大陸企業成功在新交所上市,在新交所上市的所有外國公司中,來自中國大陸的企業所占比例已經超過了40%。自2000年,這些中國大陸企業的總體表現已經超出了廣泛的市場水平。在過去3年中,這些公司資本市值的增長速度每年超過50%。中國大陸公司股票的換手率也一直持續走高,去年超過了110%今年前半年的平均換手率更是達到245%。這一切都說明了投資者對于在新交所上市的中國企業有著濃厚的興趣。 新交所已經在吸引中國企業來新交所上市方面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成果,這要歸功于新加坡和中國的各個機構所開展的緊密合作。多元化努力獲得了成效,將吸引規模更大、質量更高的中國企業來新交所上市,努力將新交所打造成為企業尋求全球融資的亞洲通道。 新加坡證券市場的中國板塊已經形成并初具規模。新加坡的市場及投資者很喜愛中國企業,將他們親切地稱為“龍籌股”。這些“龍籌股”自2001年起,交投一直十分活躍,總平均的換手率(大至在100%-300%)是新加坡本地股票的一倍至三倍。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些股票濃縮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給投資者帶來很好的回報,另一方面也可看出新加坡投資者對“龍籌股”的偏愛,對中國的發展具有高度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龍籌股”也借助于新加坡的市場日益發展壯大起來。比如,中遠投資(新加坡)是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在新加坡所旗艦,最近幾年中遠集團逐漸將集團旗下的修船業務整合到新加坡的上市公司里,它的市值從2001年的1億新元(人民幣5億)猛增至目前的接近31億新元(人民幣155億),并且在2004年3月正式成為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的成分股,也在同一月份被選為英國倫敦金融時報亞太指數的新成份股,后來又成為摩根斯坦利指數成份股,倍受國際投資者的注目,成為中遠集團上市公司中的一顆明星。 除了股票上市,為滿足各類型企業的上市需求,新加坡交易所提供了幾個上市途徑供企業選擇,企業也可選擇以房地產信托基金REITs、全球存股證GDRs或外國債券Foreign Debt Securities方式在新加坡交易所掛牌上市。目前,在新加坡上市的REITs共有13個,總市值超過90億美元。新加坡是亞洲市場除日本外,上市REITs數量最多,總市值最大,REITs資產涵蓋行業最廣(包括商業、工業、物流、服務公寓、酒店)的市場。新加坡是一個經證明了的成熟市場。新加坡也正領導亞洲跨國REITs的發展:13個REITs中4個擁有國外資產,包括香港特區、中國內地、澳洲及東南亞地區(如印尼,越南和菲律賓)。此外,新加坡政府對REITs非常支持,在很多方面新加坡享有最優惠的政策,有利于REITs的進一步發展,黃良穎說。談到REITs面臨的挑戰,黃良穎認為主要是:利率上升,投資者對于REITs的回報要求提高,各國房地產的政策的不同與不時的改變,會影響跨國REITs的發展。 對于準備上市的企業,新加坡交易所簡化手續,縮短上市審批時間;對于已上市企業,為了增進他們與投資者間的相互了解,新加坡交易所也有不少創新之舉,如不時為上市公司及投資者舉辦投資交流會議、組織上市公司到全球路演,創新地推出股票研究計劃。 新加坡努力為上市企業提供一個持續融資的平臺,企業在上市之后隨著其自身的發展可以不斷地回到市場進行后續融資。新交所在后續融資的規定及審核方面均非常市場化,只要市場投資者愿意接受新增發的股票,企業一般在1個月內即可完成整個再融資的準備并拿到資金。 同時,黃良穎指出,新交所對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要求是:明晰且合法。但是并沒有對股東的人數、股東的性質(自然人或機構等)作定量及定性的規定(這一點與中國有所不同)。企業上市前的改制或重組,主要是明晰法律關系、理順上市公司結構、消除同業競爭以及盡量減少關聯交易等。經過這一過程,企業在上市時必定已是一個具有合法且明晰的產權結構的公司。至于上市后的重組,大多數是因為兼并收購或其他企業發展需要的原因所導致的。 黃良穎表示,除非企業已經無法持續經營,新交所不會因為企業業績不好而強制其退市或要求其重組。一般連年虧損的企業股價都很低,很容易成為收購的目標;但企業是否需要重組,完全是市場行為,由企業與市場決定,新交所將不會主導或參與其中。新交所主要關注的是:第一,企業是否可以持續經營;第二,企業是否及時、完全并如實披露信息。 當然,有良好潛能及優秀業績的小企業也將有機會在新交所主板上市。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