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小非解禁首輪沖擊波來襲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0日 03:01 財經時報
本報記者 焦強 小非解禁意味著中國股市全流通時代開始到來。不容忽視的是,非流通股流通過程中的太多細節、規章現都未有,這可能給未來持續解禁的非流通股,埋下不規范流通的伏筆 “對于小非解禁給市場帶來的影響,我們倒顯得有些多慮了。”說這番話的,是證券界一位元老級的人物。 《財經時報》記者近日參加的一次小型座談會上,十幾位證券圈內的知名人士均就近期市場熱點展開討論,而原定主要議題——“小非解禁”卻被一帶而過。 “小非”指的是非流通股股東持有的一家上市公司一般小于5%的非流通股股權。隨著各家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逐漸完成,他們持有的非流通股已過限售期(一般為1年),可以解禁并上市流通。 進入8月以來,陸續有31家公司、市值規模超過300億元的部分限售股解禁,中國股市正在遭遇股權分置改革之后的第一個解禁洪峰。 橫空出世 據公開統計資料顯示,今年年內獲得上市流通的限售流通股數量有104億股左右,對應的市值在700億元。 其中,小非股份為70.33億股,占70%左右,對應的流通市值在500億元左右。業界預計,真正減持的規模應在150億元左右。 從2006年年內各月的限售股解禁情況來看,8月限售股解禁的市值最多。 根據國信證券研究所測算的情況,除了8月的解禁高峰外,2007年4、5月還將面臨解禁規模的最高峰,隨后會有所下降。 可能的最大解禁規模將在2007年下半年出現,2008年下半年達到高峰。屆時,會有數以千億的解禁資金壓力。 平穩渡過 盡管此前有關小非解禁的討論和預測沸沸揚揚,但從股市最近的運行情況看,還是相對平靜地接納了“小非”登場。 8月15日,G長電(600900)和G中信(600030)限售股解禁,兩家公司的股價分別上漲1.45%和2.65%,帶領大盤雙雙走出反彈行情,其中G中信成交量明顯放大。 在平安證券策略分析師李先明看來,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股價在小非解禁日之前,已提前消化了利空消息。比如,G中信前段時間跌幅就不小。 “其實,股票市場真實的承受能力,并非如預期的那樣脆弱,還是相對強勁。” 一家基金公司的研發總監告訴《財經時報》,小非上市的沖擊更多是一種心理作用,關鍵還在于具體的上市公司估值是否合理。他認為,小非解禁對市場整體影響有限,但對個股影響不一。 小非解禁對基本面乏善可陳、或成長性不足、估值明顯偏高的公司將構成沖擊,而估值合理、大股東減持意愿小、承諾減持價格遠高于現價的公司,面臨的實際沖擊較小。 他建議投資者關注優質公司小非流通后帶來的極佳買入機會。這是因為,小非股東顯然比普通投資者更清楚上市公司的實際價值,如果他們沒有大規模拋售這家公司股票,說明他們對上市公司的發展前景抱有信心。 小非問題 小非雖然目前并沒有對股市產生較大影響,但其流通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不容忽視。 按照《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上市公司原非流通股,自股改方案實施之日的12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轉讓;而持有公司股份總數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12個月期滿后,通過交易所出售的股份數量占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個月內不得超過5%,在24個月內不得超過10%。 除了上述要求外,很多上市公司還在股改中對非流通股的上市時間,做了進一步限制。 根據這些條件,投資者大致可以推算出每段時期解禁的小非數量。但事實上,要想全面掌握各家上市公司原非流通股的拋售意愿,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這種不確定性對股票市場帶來的隱性壓力,不能忽視。 此外,有些非流通股股東在減持價格中承諾,解禁將視當時的股價而定,這背后,不能排除大非和小非之間的利益輸送,以及出現對其他投資者信息披露不對稱的情況。 再如,一些國有法人股以什么價格減持、何時減持、減持資金如何監管等問題,遲遲未有具體措施出臺,這都可能給未來持續解禁的非流通股,埋下不規范流通的伏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