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流動性過剩就要大擴容嗎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 14:19 《理財周刊》
賀宛男 因為大擴容,股市從1750點跌至1550點,一個月跌去200點,支持大擴容有很多“理由”,其中一個似是而非的說法就是,當今中國流動性過剩,理應通過多發、快發股票吸收過剩的流動性。 流動性過剩不假,僅存貸差就高達10萬多億,銀行的錢多得沒處去。近期又有報道說,銀監會對國內16家主要商業銀行出具了下半年分類監管意見,16家銀行被分為四類:除了第一類中行、工行兩家被允許保持目前貸款增長率(但不得提速)外,其余均被告知控制貸款規模。其中第二類建行、招商銀行、浙商銀行等,要求其“十分注意控制貸款增長”;第三類興業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中信銀行和民生銀行,要求其“應立即將貸款增速降下來”;而作為第四類的廣東發展銀行、農業銀行、光大銀行和深圳發展銀行,則明令“停止擴張”。銀監會窗口指導的“緊箍咒”,加上對緊縮政策的預期,商業銀行普遍感到下半年流動性過剩將加劇,國內銀行資金正在尋找各種途徑,為流動性找出口。在這種情況下多發股票不是正中下懷嗎?特別是中國企業的融資結構中,來自銀行的間接融資比例高達百分之八九十,股票直接融資比例僅百分之幾,更使多發、快發股票變得越發冠冕堂皇、振振有詞。 然而,流動性過剩就要大擴容嗎?銀行資金也好、保險資金也好,多則多也,其考慮的首要問題則是資金的安全性。大擴容一來,不到一個月下跌200點,一級市場搖搖新股暫時還沒什么大風險,二級市場這銀行資金、保險資金能大規模進入么?果真大舉進入,資產損失決不會比不良貸款少。近期屯積在一級市場的8000億元巨資(其中有4000億元系打死也不進入二級市場的專職搖號資金),一方面顯示流動性過剩,另一方面又何嘗不是規避風險的無可奈何之舉呢? 有人以國內企業直接融資比重太低,很多優質企業都在海外上市,國人難以享受到好企業成長的成果,為大擴容尋找依據,“這個過程可能是痛苦的,但卻是必須付出的代價”。筆者不明白的是,既然是享受成長的喜悅,又為什么一定要付出痛苦的代價?到底要付出多大代價才能享受到成長的喜悅呢?至于說到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剛剛發布的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2006年二季度)顯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幣貸款余額21.5萬億元,同比增長15.2%;而同期股票融資1442億元,同比增長58.81%,發股增長的速度已經是貸款增速的好幾倍了,而如果像七八月份的擴容速度,下半年股票融資增長的幅度勢將更快。雖則目前股票融資在企業融資中的比重僅5.6%,貸款融資高達86.8%,但改變這種狀況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想當初如2001年大擴容,股票融資比重一度超過10%,但擴容過快比例失當,最后還不照樣掉下來。 令人難以理解的是,近期香港恒生指數反復走強,本周三一舉到達17350點,創6年新高,其主要理由是人民幣長期升值,以及上市公司業績有所好轉。但是,在同一背景下的A股市場卻越走越弱,很多A股股價已低于H股,要不是國航“瘦身”、發審委暫停審核新股(不管是需要發股企業準備中報也好,還是市場發出的黃牌警告也好,總之是暫時休會了),這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牛市完全可能夭折。所幸的是,盡管管理層一再強調融資步伐不會停下來,但已經有報道說“工行上市或添變數”,稱“工行原擬A+H同步上市的計劃,有承銷團成員擔心A股市場接受不了巨大的集資額,以及對上市后的走勢情況悲觀,有可能令同步上市這一度讓人憧憬的創舉告吹。”而事實上,建行、交行、中行等發股后資本充足率大幅提高,隨之而來便是放貸沖動加大,以致央行不得不加以約束,工行又何必A+H非上市不可呢? 市場經濟自有它的規律,新老劃斷后的股票市場唯一遵循的只能是市場規律,而不是“重中之重”、“必須完成的任務”之類的計劃經濟指令。過猶不及,不擴容是停滯,大擴容更是災難,只要市場上下都認識到這一點,港股能上,A股又為什么不能? 查閱更多精彩理財文章,請登錄第一理財網(www.Amoney.com.cn)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