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發展私人銀行業務 不能照搬國外模式——訪連建輝博士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 05:13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唐曜華 起源于瑞士的私人銀行業務在中國是外資銀行拓展業務的重要方向,而中資銀行對該領域的涉獵還幾乎是空白,年底中國金融業開放在即,中資銀行發展私人銀行業務將面臨哪些沖擊?國內私人銀行業務發展的空間到底有多大?近日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剛于上月出版的《走近私人銀行》一書作者連建輝博士。 應該發展中國式的私人銀行 記者:《走近私人銀行》是國內第一本全面、系統介紹私人銀行的書籍,你當時寫作此書的初衷是什么? 連建輝: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外資銀行進軍國內,無一例外將拓展高端客戶作為發展業務的主攻方向。 二是從國內市場需求來看,高收入群體在不斷發展壯大,理財需求越來越旺盛,國內銀行目前的服務已經不能滿足這種需求。 三是國內對私人銀行的了解太少,甚至有人把私人銀行理解為私人投資的銀行。所謂私人銀行,指的是商業銀行面向社會富裕人士提供的以財富管理為核心的專業化的一攬子金融服務。 記者:你認為國內現在是否形成了對私人銀行服務的需求?這個需求有多大? 連建輝:首先應該說明的是,中國國內發展私人銀行業務不能照搬國外的一套。國際私人銀行發展的初期階段,專門服務于200萬美金以上的超級富翁,國內發展私人銀行業務不應該一開始就把門檻定得太高,應該發展中國式的私人銀行。 國內對私人銀行的潛在需求是巨大的。一方面是國內高收入群體在不斷發展壯大,而且中國高收入群體的集中度非常高。另一方面是高收入群體也存在對私人銀行服務的強烈需求。其實,中國私人銀行服務的市場需求也早已出現,但由于國內高端財富管理產品供給的缺失,目前以中國大陸居民為對象的離岸金融業務是很活躍的。據某家國際機構測算,目前中國離岸私人業務大概占到整個亞洲市場潛力的五分之一。 外資銀行將在私人銀行領域形成沖擊 記者:目前國內什么樣的銀行服務接近于私人銀行服務,將向私人銀行過渡? 連建輝:目前國內無論是中資銀行還是外資銀行,還沒有一家銀行稱得上是在開展真正意義上的私人銀行服務。 盡管如此,外資銀行已經從外匯理財開始,將目標瞄準了高端客戶和超高端客戶,一旦年底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外資銀行將駕輕就熟將現有的外匯理財客戶轉化為私人銀行客戶。 2005年以來,國內各家銀行也相繼成立了專門為高端客戶服務的組織機構。比如,建設銀行首家面向高端客戶的財富管理中心于2005年1月31日在上海開始營業。 記者:年底我國金融業將全面開放,人民幣個人業務也將正式對外資銀行開放,在私人銀行領域,外資銀行將對中資銀行形成哪些沖擊? 連建輝:主要包括三方面沖擊,一是理念的沖擊,中資銀行過去以銀行為中心的經營理念需要扭轉,應該設計多元化的產品和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來滿足客戶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 二是產品的沖擊,在產品創新方面,外資銀行多元化的、成熟的產品設計是中資銀行短期內難以企及的。 三是品牌的沖擊,現在國內居民越來越傾向于選擇實力雄厚、經驗豐富的銀行來打理自己的資產,外資銀行有這方面的優勢。 中資銀行開辦私人銀行有四大瓶頸 記者:國內中資銀行拓展私人銀行業務面臨哪些問題?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又有哪些發展優勢? 連建輝:主要面臨以下發展瓶頸:一是國內金融人才缺乏。二是組織體系改革的滯后。目前國內銀行大多采用“小總行大分行”的模式,這就導致總行資源調配的能力不強。三是監管制度的制約。私人銀行業務需要銀行推出大量的跨市場、復合性金融產品,如銀行保險等產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金融超市”。這就需要銀行加大與其它金融機構的合作力度,甚至打造金融控股集團。而目前的中國的監管制度還不能完全適應。四是信用環境的缺失。 中資銀行發展私人銀行業務的優勢則主要體現在本土優勢和廣泛的營業網點的優勢。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