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行業不能拖節能降耗的“后腿”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8月14日 00: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 |||||||||
□李長安 按照“十一五”規劃的要求,今年我國的單位GDP能耗要降低4%左右。然而,國家統計局等有關部門近日聯合發布的《2006年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公報》卻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上升了0.8%,而且能耗增長速度還要快于經濟增長速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公布的能源消耗指標不降反升的行業,大都集中在壟斷性非常高的國有壟斷
一般來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生活的微觀主體,理應成為降低能耗的“先鋒”。因為,只有這樣做,才能實現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的目標,由此也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不過,如果市場不是完全充分競爭的,而且企業內部的治理結構也很不健全,那么這些因素必然會扭曲企業的市場行為。 而中國企業所面對的市場,恰恰是這樣一個不完善的、且存在著很大缺陷的市場經濟體制。其中,比較突出的表現就是存在著大量的國有壟斷或準壟斷企業。從數量上來看,盡管這些壟斷企業在我國全部企業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但是從產值來看,這些壟斷企業卻占有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根據財政部的統計顯示,2005年我國國有企業實現的利潤總額已突破了9000億元,比上年增長了25%,實現了“兩年翻一番”。其中,2005年中央企業實現利潤額為6413億元,占國有企業全部利潤總額的七成以上。另外,對實現利潤的全部國有企業進行排序發現,前10名的中央企業所實現的利潤又要占到全國國有企業利潤總額的55%。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原因在于諸多國有壟斷企業占據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并且在市場中處于價格領導者的地位。有些企業僅僅依靠不斷上漲的產品或服務價格,就可以獲得巨額的壟斷利潤。如果加上目前的市場準入限制因素,其他企業難以對國有壟斷企業形成威脅性的競爭,所以國有壟斷企業也鮮有提高生產效率和減少能源消耗的動力。 以技術投入為例。技術是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耗水平最有力的武器。有關專家測算過,通過開發和引進節能技術,可使西部能源投入量減少33%,全國的能源投入量可減少5%。通過對各種生產和消費過程進行數字化、智能化的實時監測和調控,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和資源消耗。但是,長期以來,我國企業技術資金的投入嚴重不足。據有關部門的調查顯示,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研發經費只占其銷售額的0.56%,大中型工業企業也只占0.71%,在全國2萬多家大中型國有企業中,有研發機構的只占25%。 行業或企業的規模也是決定能耗高低的重要因素。按照規模經濟理論,企業的單位成本會隨著規模的擴大而逐漸降低,這就說明企業處在“規模經濟”階段。但是,到了一定的臨界點以后,企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反而會使得單位成本重新開始上升,這就表明企業又進入了“規模不經濟”階段。從客觀上講,與國外跨國巨頭相比,我國的企業規模存在著比較大的差距,這也說明中國企業的規模經濟大有潛力可挖。 然而,我國產業的規模經濟始終處于兩種尷尬的境地:一方面,地方利益的存在使得某些行業的規模不斷擴大,但單個企業的規模卻始終上不去。以鋼鐵業為例,根據中國鋼鐵協會最新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粗鋼年產量大于500萬噸的17家大企業,它們的粗鋼產量合計占全國總量的比重為46.33%,比去年同期下降1.77個百分點,這就說明產業的集中度不升反降;另一方面,從壟斷國企的內部管理機制來看,由于始終未能建立起有效的績效評估體系,激勵約束機制也殘缺不全,使得一些企業領導人盲目地把追求產量擴大放在了第一位,節能增效反而被置于次要的地位。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要切實降低單位GDP的能源消耗,作為具有國民經濟控制力的國有企業特別是壟斷國企擔負著義不容辭的重大責任。 要改變壟斷行業在節能降耗過程中的“拖后腿”形象,必須切實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盡快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打破壟斷,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這是促使包括壟斷國企在內的所有企業降低能耗,提高生產效率的制度條件。認真落實允許非公有經濟進入壟斷行業的各項政策和配套措施,建立完善的績效評估體系,從內部和外部形成對壟斷國企節能降耗的壓力機制;二是加大對國有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的資金投入,充分發揮技術在降低能耗、增強企業競爭力的核心作用;三是盡快形成合理的資源價格體系。合理的價格體系是最有效的經濟杠桿,需要對資源價格體系進行重大調整,才能引導現在的資源高消耗型增長方式向節約型增長方式實現真正的轉變。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