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小非上市迎來小高潮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 02:47 新聞晨報
晨報記者 陳重博 今年6月19日,G三一的1093萬股限售流通股正式解禁,由此拉開了非流通股經股改后實現在二級市場上市的序幕。當然,現在可以流通的原非流通股,數量還比較少,所以市場上稱之為“小非”。本周以來,“小非”上市已迎來第一個高潮,以流通市值來計算的上市規模將超過50億元。 解禁股跌勢猛于大盤 首批“小非”剛上市時,市場反應相當平靜。G三一的一些股東雖然拿著幾百萬股限售到期可以流通的股票,但只是象征性地賣出了100股,以示紀念。當時,很多輿論也都認為,因為股東對公司看好,所以“小非”不會被大量賣出套現。現在,一個半月過去了,G三一有多少“小非”上市了,人們不得而知。不過,從該股的市場表現來看,股東原本堅定的意志似乎有些松動:率先解禁的G三一,在7月5日創出新高后,近一個多月的時間里一直持續下跌,在大盤股指“九連陰”期間,上證綜指的跌幅約為8%,但G三一的跌幅卻達到了20%。 不僅如此,近期一些即將解禁的“小非”個股,其走勢猶如驚弓之鳥。例如,周二才開始解禁的G亨通,在股指“九連陰”期間已經大幅下挫了將近23%;8月5日解禁的傳化股份期間跌幅達到26%,G龍盛跌幅12%,都遠超大盤的下跌幅度。當然,也有如G恒生、G華海之類表現堅挺的個股,但總體上有“小非”上市的個股跌多漲少。這表明非流通股解禁的確是影響市場投資者信心的重要因素。 “小非”不小沖擊波不可小覷 在本周“小非”上市的第一個高潮過后,市場將迎來更為嚴峻的考驗:據統計,8月15日將解禁的G中信、G長電,其解禁規模分別為163億元和32億元。而整個8月過后,市場上至少將有350億元的“小非”正式解凍。 三季度“小非”上市數量最多的公司可能就是G中信了。從基金二季度的操作來看,基金們對G中信存在明顯的分歧,易方達基金和博時基金分別減持了1430萬股和947萬股G中信,而南方、富國、中銀國際、申萬巴黎等4家基金公司總共增持了3280多萬股。一些基金經理表示,“小非”上市,即使像G中信這樣的基金青睞品種,也要承受法人股投資者拋售的無情考驗,畢竟其“小非”數量遠超出了市場平均水平。 “股權分置改革給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機會,但是它是以未來流通股票數量巨幅放大為代價的,只是這個代價是滯后一段時間才支付。現在,是到了要支付代價的時候了。”申銀萬國的桂浩明指出,作為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人們不可能只享受對價而拒絕支付這個代價。當然,具體到每個上市公司,可能這個代價是不相同的。但是應該看到,8月份是一個集中支付代價的時候,而且其中很多公司這方面的壓力是不小的。市場不可能再顯G三一“小非”上市時這種無驚無險的狀況,而是很可能出現某些個股的暴跌,并且對整個大盤產生向下的拉動。對這一點,投資者千萬不能忽視。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