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層有形的手編織驚天大陰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 11:12
北京晨報
上周五的早晨,我坐在外地一間沒有空調、沒有電腦的房子里搖著扇子看《中國證券》,看上去很愜意但絕對不舒服。央視的兩位主持人輪流談論著管理層引進機構投資者這個“暖風頻吹”的消息。由于消息閉塞,我興奮地打長途詢問到底有沒有利好,回答的聲音干脆而且愉快:“有啊,下周又是五只新股……”
距離“暖風新聞”只有四個小時,股市又暴跌了三十個點,朋友的評論很特別:“新股在大盤如此環境下還能夠堅強地發行,我很不解,那感覺就像看見潘石屹用油漆在他的現代城的每面墻上都刷上鮮紅的‘拆’字一樣。”老潘怎么可能親手毀掉自己的基業?所以他的比喻是瘋狂里透著邪氣。
有媒體記者懷疑管理層要找的“機構資金”根本不見蹤影,我卻相信那筆錢肯定已有著落。私募基金的人認為,費勁找來的資金肯定會要求一個安全且能保收益的點位,而這正是近期管理層努力發新股間接營造的結果,天知道這是巧合還是蓄意。
上投摩根基金最新周報中有如此一段描述:在最近的調整中,不難發現有大量的技術性賣盤,令部分好公司股價回到合理價值區間,成為一個階段性投資機會。這句話和上周五很多操盤手的感覺一致,他們說看見了恐慌盤奔騰而出,之所以是恐慌盤,是因為連他們想在跌停板上掛單接盤時都有些手抖。
其實,最近在新股和再融資方面也是有好消息的:一是國航的網下機構認購情況與預計規模相去甚遠,包銷團尷尬包銷的局面將出現;二是蘇寧電器的定向增發機構全線被套。這些都是市場化的好處,市場正在調動自身潛能來修正一些偏差,比如濫發成性,比如在彼德·林奇認定的增發就是大股東認為股價高估,而我們卻還能當成利好爆炒。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