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武漢新蘭德:小非解禁機會與風險并存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10:09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武漢新蘭德 余凱 隨著股改第一批試點公司G三一、G紫江等相繼實施有限售條件的流通股上市流通,標志著后股改時代上市公司實現“小非”解禁的日子已經到來,證券市場面臨一個嶄新的全流通時代。隨著本周G紫江、傳化股份、G敖東等三家公司超過14.5億元市值的“小非”走向市場,8月份將迎來今年限售股解禁上市的高潮。據統計,8月將有31家公司解凍部分的市值超過350億元的42.24億股進入流通市場,其中額度最大的5家公司是G中信、G長電、蘇寧電器、G申能和G明珠。在面臨宏觀緊縮預期和大量IPO急速擴容的市場背景下,“小非”的集中解禁將會給A股市場帶來怎樣的變化? 整體沖擊有限 盡管8月份是年內解凍規模的高峰期,解凍公司家數達到31家,解凍規模高達350億元,其中持股比例小于5%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可減持規模也達到了250億元。但與A股IPO和再融資規模相比,“小非”解凍的減持壓力其實并不顯著。同時,隨著融資融券、擴大機構投資者入市規模等相關舉措的到位,可以預期的是,“小非”解禁對A股市場的沖擊相對有限。 歷史上看,職工內部股、戰略投資者股份上市和“小非”解凍對市場的沖擊具有相似的特征。而A股歷史上160多起職工股、戰略投資者持股上市前后的股價表現和一些相關性實證分析結果顯示,低成本持股解禁后獲利拋售確實對股價造成一定程度負面沖擊,不過這種影響和當時市場熱度存在一定關系,沖擊主要體現在較差的市場氣氛下;此外,沖擊程度和這些上市股份占原有流通股比例存在一定正相關性。所以,“小非”解禁上市的沖擊更多地是一種心理作用,關鍵還在于公司估值是否合理。 機會風險并存 從限售流通股解禁第一股G三一的情況來看,該股在6月19日非流通股股東象征性地減持100股后,最高漲幅一度達到30%以上。而近期將要解禁的個股如G中化、G恒生等表現都遠遠強于大盤。其中的內涵耐人尋味。 值得關注的是,經過了一輪長達半年的飆升后,下半年A股市場大幅上揚的可能性并不大。在這樣的背景下,可以預期將會有不少限售股份套現,尤其是一批基本面較差、沒有控股權爭奪懸念、估值偏高的個股套現壓力不可低估,這其中部分大幅炒高的績差股尤其需要警惕。因此,隨著“小非”解禁并逐步上市流通,必然會對相關個股產生一定的沖擊。但另一方面,對很多優質公司而言,即使“小非”家數眾多,解凍可能帶來的沖擊反而會給投資者包括一些潛在并購者帶來難得的“大海退潮撿便宜貨”的好機會。另外,流通股本擴大也將增加潛在的市場并購機會。對潛在的并購者而言,一些股本結構上具備較大并購可能的公司的“小非”上市,是一次搶奪籌碼的絕好機會。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