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大盤調整便宜了誰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00: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大盤調整之后恰是投資者拾取廉價優質籌碼的良機 □本報記者 俞險峰 特約撰稿 秦 朗 從7月5日創出的高點1757.47點算起,上證綜指累計調整幅度已達150點。看上去,大盤調整幅度不足10%,不過跌幅巨大的個股卻不在少數,尤其是權重指標股和獲利豐厚的機構重倉股。構成牛市的基本面因素并未有根本性的變化,大機構依然看好股市中長期走勢,市場調整將清除浮籌,降低成本,這便宜了誰? 先知先覺機構提前減倉 在今年的行情發展過程中,大盤曾經出現多次的快速下跌,但是最近的下跌與前期相比大有不同。在前幾次的調整中,跌幅較大的多是無機構關注的非主流品種,而在本輪次下跌中,越是機構重倉的品種其市場表現越弱,資源類、新能源類、航天軍工類等前期機構大量持有并獲利豐厚的品種跌幅超過30%,以48元高價增發并被基金搶購一空的蘇寧電器昨天更是放量暴跌。 指數在7月5日才達到最高點,但從5月中下旬開始,大盤就基本處于上漲乏力的箱形震蕩狀態。部分機構已經提前減倉,基金重倉股的表現就是最好的明證。從近期的盤面走勢觀察,股指的下跌已由前期的快速急跌,轉變為近期有節奏的緩跌走勢,表明近期的下跌是市場中后知后覺、甚至是受輿論氛圍影響的中小投資者在做空。 實力資金盼望大盤下跌 廣州萬隆的分析師指出,目前市場上是有不少實力資金是希望大盤下跌的。這部分資金有很大一部分是場外“打新”資金,還有一部分是券商和新募集的基金。這部分資金主要是借助于政策來博弈市場的。 對于理性的投資者,尤其是長線投資者來說,目前A股市場雖然處于調整狀態中,但卻是為了未來的長牛在夯實基礎。基本面支持A股市場長期走牛,不僅僅體現在經濟的持續穩定高速增長給上市公司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增長動力上,而且還在于人民幣升值趨勢在推高著A股市場的估值重心,更在于股改后的大股東做大做強上市公司的信心,博時基金管理公司就認為A股市場將從價值發現階段逐漸過渡到價值注入階段,這也反映了在全流通后的上市公司通過注入優質資產而獲得業績增長的預期,這也會提升A股市場的未來發展動力。 三大主體等著撿便宜 大盤調整便宜了誰?市場人士指出,當前的調整有利于主流資金的重新集結,這主要體現在三個資金主體上。 一是QFII等境外資金。一方面是因為人民幣升值的趨勢,A股市場的股票是最佳的人民幣資產,境外資金對此是夢寐以求,只是可惜受到QFII的投資額度限制。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蓬勃發展的經濟也在吸引著金融資本的關注,尤其是境外產業資本的關注,水泥、鋼鐵、工程機械等領域出現外資并購狂潮就說明了這一點。所以,當前的市場調整對于QFII等境外資金來說,正是求之不得。 二是基金、保險資金、社保基金、企業年金等新增資金。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深入,全流通的預期越來越強烈,長期制約A股市場發展的股權分置這個絆腳石終于被清除,從而提升了各路資金對A股市場質量改善的預期。基金的發行受到市場廣泛的歡迎,7月份的基金發行額超過了200億元,保險界的人士也稱將大幅提升保險資金的直接入市比例,企業年金、社保基金也對A股市場虎視眈眈,因此,A股市場的調整正好為他們介入A股市場提供了極佳的時機。 三是堅持價值投資理念的中小投資者。不過,目前A股市場的調整對于堅持價值投資理念的中小投資者來說,更是一個調倉換倉的良機,因為機構投資者因資金量大而有船大難掉頭之感,而持有價值投資理念的中小投資者則可以在短期內完成倉位的調整。因此,當前的調整更有利于這些中小投資者撤離前期主流熱點,尋找新的市場機會。 大盤調整之后恰是投資者拾取廉價優質籌碼的良機。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