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 > 正文
 

監管部門暫不限制基金投資短融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8月01日 00: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本報記者 邵剛

  權威人士透露,監管部門正在密切關注“福禧事件”暴露出的短期融資券信用風險,但暫時不會出臺對基金投資短融的附加性限制規定。

  該人士表示,短期融資券引發的信用風險,主要是源于目前我國債券市場體制的不
完善。從“福禧事件”本身來看,評級制度和承銷商應該負一定的責任。

  該人士指出,證監會在去年發布的《關于貨幣市場基金投資短期融資券有關問題的通知》中規定,貨幣市場基金投資的短期 融資券必須是國內信用評級機構評定的A-1級或相當于A-1級的短期信用級別。盡管明確規定了貨幣市場基金在購買某一短融產品時,必須符合相應的信用級別,但國內評級體系的混亂,評級機構實力的相對弱小都導致無法有效規避其中存在的信用風險。同時,在短融的發行過程中,承銷商也應為購買者提供詳盡的風險提示報告,而目前國內還沒有建立起這一制度。

  自2005年5月首個短融產品上線以來,短融規模迅速擴大。截至今年6月底,已經發行了113只短期融資券,共計1415.6億元。短融產品因其高額的收益率而受到眾多機構投資者的追捧,這其中包括基金。

  然而,隨著發行節奏的加快,發行短融的企業,開始從最初的知名、優質大企業,逐漸變成越來越多“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其背后隱藏的信用風險猶如雪球般越滾越大。“‘福禧事件’的發生,開始讓基金公司真切地認識到短融背后隱藏的信用風險。”某一基金公司風控部負責人表示。

  該負責人稱,基金在購買短融產品時,除了須依據評級機構評定的信用級別外,公司自身也會對發行短融的企業進行實地調查,盡量降低短融產品的信用風險。“但不管怎樣小心翼翼,也始終無法完全消除短融的風險。”

  在“福禧事件”發生后,該人士告訴記者,部分基金公司已經開始自行限購民營企業發行的短融產品。同時,監管部門已經要求所有購買福禧短融的基金上報了有關材料,有關基金公司也已啟動了嚴密的監控程序。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