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券商自營減倉忙 靠天吃飯模式未變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0日 17:51 21世紀經濟報道
深圳報道 周琰、鄒愚 截至7月26日,已有47家券商在銀行間市場披露了2006年半年報,數據顯示,在上證綜指漲幅超過50%的情況下,許多券商自營股票市值并未出現相應增長,有的甚至有所減少,減倉跡象較為明顯。 創新類和規范類券商在自營業務中獲利不菲,相比之下,其他類券商的總體盈利情況并不樂觀,說明證券公司分化正在加劇。 據統計,47家券商全部實現盈利,凈利潤合計達85.91億元,平均每家盈利1.83億元。前十名券商的利潤達51億元,占利潤總額的近六成。印證了一個古老的道理“以大為美”。 不過,券商的業務模式并未出現根本性變化,通過對八家主流券商的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券商仍在“靠天吃飯”。 券商自營減倉忙 據統計,2005年末到2006年6月底,上證指數從1091漲到1679點,漲幅達53%,然而,46家券商的自營股票規模僅從160.21億元增至162.30億元,幾乎沒有增長。 具體來看,21家券商的自營股票規模出現減少。其中,中銀國際、中信萬通、華林、東吳、長江巴黎百富勤和新時代6家券商自營股票規模降幅為100%,另外,還有6家券商降幅遠遠超過50%,其中:中金公司(98.52%)、國海(86.52%)、民生((99.38%)、金信(73%)、東北(81.52%)和申銀萬國(80%)。 截至6月末,16家券商自營股票規模出現明顯增長:東海、光大、國都、海通、平安、上海、第一創業、廣發華福、金元、南京、信泰、興業、德邦、大通、廣州和泰陽證券,均達到了成倍增長的勢態。 其中創新類和規范類各有6家。大通證券出現爆發式增長,以58941.12%的增幅高居榜首,令人咋舌。究其原因,是由其基數太小所致。2005年末,其自營股票規模僅有5.41萬元。德邦證券以接近10倍的增長勢頭名列第二。 上半年的牛市讓創新類和規范類券商過了一個大豐年,而業績落后的其他券商卻收成慘淡。 數據顯示,上半年,創新類券商自營證券差價收入達310892.52萬元,而去年同期還虧損85723.41萬元;規范類券商1-6月增勢很猛,獲得了64739.23萬元的自營證券差價收入,去年同期虧損7446.29萬元。 而其他券商去年上半年共虧損-26145.13萬元,今年卻并沒有因為牛市而少虧一點,反而增加了43%的虧損額,達到了37384.92萬元。 券商業務模式未變 在凈利潤排名上,申萬、國泰、中信等大券商遙遙領先,隨后是一批中等規模的優質券商,該排名基本和證券公司規模及網點數成正比。 排名第一的申銀萬國實現了7.65億元的凈利潤,國泰君安7.02億元,中信6.28億元。東方、國信、華泰、招商4家證券公司緊隨其后,分別實現5.51億元、5.49億元、5.28億元和4.25億元的凈利潤。 進入盈利前十名的還有海通(3.30億元)、國元(3.06億元)、長城(2.69億元)。此外,廣發、長江、中銀、光大、華西5家證券公司的凈利潤也都超過了2億元。 不過,聯合證券的一份分析報告顯示,其選取的市場八家主流證券公司經營狀況分析表明:雖然券商充分享受著牛市帶來的財富,但沒有擺脫行情推動型盈利格局,“靠天吃飯”的特征依舊。 包括國泰君安、廣發、海通、華泰、國信、招商、東方、平安在內的八家券商半年報顯示,2006年八家券商凈利潤合計35.14億元,而去年同期虧損5.33億元,相比暴增40.47億元。 該樣本顯示,2006年券商收入的增長幾乎完全來自傭金和自營差價,尤其收入增幅巨大的券商自營收入增長更明顯。 其中有兩個變化:第一,承銷收入增長有限是因為該業務特殊時期的總體業務規模萎縮導致,并不能反映該業務的前景和在券商業務構成的地位。第二,四駕馬車之一的資產委托管理業務全面萎縮。 2006年上半年市場總交易量為去年同期的331%,而同期八家券商手續費收入比值為339%,因此,券商業務增長主要來自交易量增長。 不過,這其中出現了三點值得關注的因素。 首先,營業部數量在50家以上的券商手續費收入增長比例顯著落后于行業平均水平,而30家左右營業部的券商手續費增長較理想。有業界人士提出疑問:“是不是反映券商經紀業務的管理半徑以30家左右為宜?” 其次,國信經紀業務的數據令人注目。一方面其手續費收入增幅是八家券商平均增幅的近2倍,單個營業部手續費收入是8家券商平均值的近4倍;另一方面其傭金標準仍能顯著高于同行,由于缺乏其銀證通業務的具體數據,因此難以分析其實體營業部的相關業務指標,但可初步判斷其經紀業務模式已得到了市場認可,其經紀業務服務方式可能將成為行業標桿。 再次,招商和東方采取的低傭金戰術獲得成功,招商單個營業部手續費收入是8家平均值的1.5倍,而東方單個營業部傭金增長4.5倍,總交易量排名也得以上升。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