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崩裂54億元資金鏈:中科股價操縱事件始末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 15:13 新浪財經
股海鉤沉 南方網訊 昨天11時15分,有中國證券市場頭號大案之稱的“中科創業”股票操縱案件在北京開庭審理。經初步偵查,這起案件涉及違規金額達54億元,地點橫跨北京、上海、浙江等20多個省市。“中科創業”案件因其案情之復雜、操縱手法之詭秘、利益沖突之激烈,備受各界關注。 一年多來,記者對這一股價操縱案例進行了跟蹤調查研究,并采訪了有關當事人。在進行各方調查后,記者勾畫出了這條曾經通過重重利益、用盡54億元資金之巨所打造起來的資金鏈條。 “中科創業”股票突遭雪崩 即使是現在回想,許多股民對“中科創業”股票的崩盤事件依然心驚。它使人們親眼目睹了由莊家操控的股票一旦不計后果地“大跳水”而引發的滅頂之災。 讓時間的指針撥回2000年年末—— “中科創業事件”爆發的導火線燃于2000年12月25日中科創業股票的“大跳水”。當天下午13時,股市剛一開盤,中科創業的股價便被突如其來的6000多萬股賣盤牢牢地封死在跌停板上。此后的10個交易日中,中科創業股票一連10個跌停板,每次開盤就有千萬股以上的拋盤封死在跌停價上。直至2001年1月11日,中科創業股票價格下跌的趨勢才止住,中科創業市值的三分之二化為泡影。 “中科創業”連續巨量的拋盤在股市上掀起軒然大波。依據股權的關聯關系,公眾把與中科創業相關的股票,統稱為“中科系”。據查,“中科系”至少牽涉6家上市公司:中科創業、歲寶熱電、萊鋼股份、中西藥業、魯銀投資和勝利股份等。中科創業一發不可收拾的跌停,迅速波及到“中科系”其他成員:歲寶熱電、萊鋼股份等均上演“高臺跳水”,其股價“腰斬”一半。 然而,股價跳水還只是中科創業內幕“面紗”揭去的一個角,真正的大戲還在后頭。2001年1月1日,中科創業公司的6名董事、2名監事突然以傳真方式向董事會提出了辭職請求,中科創業董事會一下子分崩離析。 “中科系”事件震驚全國,這是中國證券市場設立以來從未有過的。1月10日,中國證監會宣布對這起事件進行查處,稱中科創業的股價暴跌比較嚴重地影響到股票市場的正常秩序,并成立了專門的調查組。2月初,公安部和證監會聯合成立了調查組,調查中科系事件詳情,并凍結了其資金,傳訊了涉案的一些人員。 而此時,中科創業事件的幕后操縱者,即“中科創業”股票的“莊家”呂梁借助媒體公開亮相,細說中科創業崩盤“內幕”,再三表明自己是一個“善莊”,同時把股價暴跌的責任推給一起坐莊操縱股價的合作者朱煥良,說朱煥良自行斬倉獲利,導致資金鏈條斷裂。呂梁還指責深圳中科創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有巨大財務黑洞,為填補財務空缺,他不得不打造這樣一個“中科系”的融資平臺。 此后,深圳中科董事長陳楓、總經理歐錫釗出面對呂梁的說法進行駁斥和反擊,他們指責呂梁推卸自己責任。由此一來,中科創業事件更加撲朔迷離。 莊家朱煥良、呂梁入潛“中科創業” 中科創業的前身為深圳康達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飼料生產和養雞。1994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1998年一年里,康達爾的股價瘋狂上揚。由于沒有業績和題材的支撐,致使炒作其股票的深圳英特泰負責人朱煥良深套其中,于是想找上市公司配合,并找到在業內運作股票頗有名氣的分析師K先生(即呂梁)。 深圳中科總經理歐錫釗接受采訪時表示,朱煥良介入康達爾股票的時間應在1998年初以后,介入價位應在9元/股左右。而呂梁接觸康達爾是通過朱煥良介紹的,時間大約在1998年11月至12月。呂梁在1994年左右當自由撰稿人采訪深圳股市情況時認識朱煥良。 呂梁也表示,1998年朱煥良到北京找到他,要求對其深套其中的康達爾股票施以援手。據說,朱煥良當時通過上千個個人賬戶,掌控了康達爾公司80%左右的流通盤。 呂梁在同意幫助朱煥良解套后,開始以北京燕園公司名義跟康達爾談合作。呂梁組織的機構資金接過了朱手上50%的康達爾流通盤,時間約在1998年底。1999年4月和5月,呂梁又安排機構資金,兩次收購了康達爾34.61%的國家股。他安排的人手也終于在康達爾董事會的11個席位中占據了7席。 據呂梁手下的操盤手丁福根講述,收購康達爾流通股約在每股13元,第一筆便通過“轉托管”手法收購了200多萬股,此后陸續接過3000余萬股。按此計算,加上后來收購國有股所付1.75億元,呂梁所組織的這一操作前后共動用資金近6億多元。 無形之手掌控“董事會” 盡管事發之后,呂梁和深圳中科相互指責、駁斥,但從歐錫釗的言談當中,可以看出他比較欣賞呂梁高超的資本運作“才干”。 在股權轉讓談判之初,呂梁是以北京燕園投資集團董事長身份出現的,要收購康達爾的34.61%股權,后又提出為了繞過證監會批準豁免全面收購要約的手續,改為由海南燕園、海南沃和和民樂燕園三家公司分別收購。加上朱煥良的北京英特泰公司原已持有康達爾的2.53%股份,四家共持有37.14%股權,比第一大股東深圳龍崗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36.1%股權要多。 在四家聯手造成控股事實的基礎上,呂梁已經具備了操縱公司的基本條件。在康達爾公司的股權重組后,其公司董事會也進行了改選。在11名董事中,呂梁方派出7人,龍崗區投公司推薦的只占4人。但呂梁方的7名董事中,6個人授權常務董事龔增力行使權力,龔增力1人代其他6個人簽名。 歐錫釗還說,呂梁用先利誘后挾逼的辦法,控制了公司的董事長。董事長是公司的法人代表,在董事會開會期間或不需要董事會決議的事項,只要董事長同意和簽名,就能生效。因此,呂梁從一開始就非常注意控制董事長,讓董事長也能按他的旨意辦事。 呂梁聲稱誰要當董事長,誰就要做呂梁的“合伙人”。所謂“合伙人”,就是拿錢來買公司的股票,如果錢不夠,呂梁可以代找銀行或券商借,但這些股票必須授權給呂梁指定的操盤手控制,稱之為“鎖倉”。而呂梁多次對人說過,現任董事長之所以能坐上此位置,是因為他已出錢買了近百萬股公司股票,成為合伙人,當上了“三老板”(呂稱自己為大老板,朱煥良是二老板)。 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的董事會就成為呂梁隨心所欲的掌上工具。 呂梁打造融資平臺 在中科創業事件爆發后,許多人把“中科創業公司”混為一談。隨著事情的逐漸明朗,人們才明白,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各有一個“中科公司”,而深圳中科才是一家真正的上市公司。 而據知情人士透露,實際上不是三個中科,還有第四個“中科”:第一個是深圳中科創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個是上海中科創業有限公司,第三個北京中科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第四個為中國中科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前三個“中科”已注冊登記,后一個“中科”是呂梁借北京中科的殼,籌建中科的投資中心,其它“中科”都是它的機構成員。這個中科創業投資(集團)雖未注冊,但還是掛了牌,架構、人員都有。 從直接股權上看,北京中科不是深圳中科的股東,但呂梁的北京中科卻分別控制著海南燕園、民樂燕園、海南沃和,因此,深圳中科的實際操控權在北京中科手中。而深圳中科則是呂梁的“中科系”核心的融資平臺。 呂梁通過這四個“中科”,圍繞深圳中科進行資本營運和資金調動。呂梁還在深圳中科設立了資金二部,這個部門的主要任務是利用中科創業傳統行業資源,向銀行融資,或擔保呂梁旗下的公司融資,融出來的資金供呂梁進行資本運營和炒作股票。 呂梁策劃利用深圳中科資金,在2000年4月設立上海中科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在深圳中科體外進行運作。上海中科的第一任董事長、法人代表是申杲華。以后,又改由龔增力任董事長、法人代表。 在呂梁的操縱下,上海中科進行了很多融資、擔保融資及股票買賣的活動。中科創業股票崩盤后,上海中科惹上了2億多元的經濟官司,成為深圳中科損失最為嚴重的一個子公司。 編織“錢生錢”的54億元資金鏈 呂梁通過深圳中科,構建起一個新型的“融資”平臺。呂梁對此的解釋是,他想做一個“善莊”,一面填補原來康達爾的財務空缺,另一方面進行長期投資。 但呂梁無非是利用這個平臺進行“中科系”行動的其他策劃和活動,并在二級市場上操縱中科創業的股價,以及用股票去質押融資。 為迷惑公眾,呂梁控股公司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公司改名為中科創業。呂梁先把深圳中科創業改造為“高科技+金融”的新型企業,并借此進行利潤包裝,為其在二級市場上炒高深圳中科的股價服務。 搭建起融資平臺之后,呂梁開始運用產業重組、資產置換和資本營運的手法,進行莊家運作。 為編織“錢生錢”的資金鏈條,呂梁稱,他所轄的K工作室組織的北京機構動員了一切可以動員的資源,歲寶熱電、萊鋼股份、中西藥業、魯銀投資和勝利股份等上市公司均被呂梁納入“中科系”。而北京市檢察院第二分院的初步偵查表明,“中科創業”案件共涉及資金約54億元,有100余家出資單位或個人簽訂了合作協議或委托理財,地點遍及北京、上海、浙江等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牽涉120多家證券營業部,總共通過1500個個人帳戶,期間最高持有中科創業股票5600余萬股,占整個流通盤的55.36%。 但不管怎么樣,1998年秋冬,康達爾的股價在17元左右,呂梁進駐后,康達爾股價便一路上漲,1999年7月,康達爾的股價從36元躍至45元,此后仍然繼續穩站在40元的價位之上,成為“大牛股”。到2000年2月份,股價一度上漲到80元以上。 中科創業的崩盤是典型的資金斷裂導致。呂梁在通過上市公司互保、上市公司通過銀行質押貸款、券商融資和個人鎖倉等復雜的資金關系,編織成一條耗盡54億元之巨的資金鏈。但不管是什么樣的擎天大廈,只要建立在這種環環相扣的鏈條之上,一旦發生危機,它就會在頃刻之間消失。當資金鏈崩潰時,所導致的連鎖反應會迅速摧垮整個投資系統。 傾巢之下,焉有完卵 危機首先來自于呂梁手下的重臣、北京中科的董事申杲華受到一項重大案件的牽連,被有關部門看管起來。而申杲華在私下炒作深圳中科等公司的股票,且其“老鼠倉”涉資甚巨,可能多達數千萬元,一旦進入調查很可能會被強行平倉,這將引起股價下跌連鎖反應。 得知這一信息,呂梁下令在深圳中科、北京中科內部查“老鼠倉”,并要求所有公司資金于2000年底以前結清。據呂梁稱,股票的崩盤,先是因為朱煥良斬倉獲利出逃。 這些突然冒出的“老鼠倉”平倉盤打掉了北京各機構的所有現金后,造成了中科系股票連續跌停。這些分散在數十個營業部的機構持倉因有股票融資行為,市值下降后全部迅速淪為斬倉對象,終于引起不可止歇的雪崩跌停,從2000年12月25日開始,一直平穩運行的深圳中科突然連拉10個跌停板,跌去50個億市值。 中科創業在崩盤后,呂梁自曝內幕出于迫不得已。但在當時,深圳中科也是亂成一團:一邊是股票在暴跌,而股民情緒難抑;另一邊銀行又坐不住了,一天幾十個電話追著,又派人質問公司是否撐不住了。 歐錫釗說,12月25日,他就發現中科創業股票的走勢有問題,股票好象要崩盤,當天,歐錫釗就向深圳龍崗區匯報這一情況,隨即通過電話到北京找呂梁問怎么回事?呂梁說:“不要大驚小怪的,出了點小問題,明天就會沒事的。”結果第二天一看,又有3000多萬股的套現盤出來。 這時,歐錫釗想找董事長陳楓,找不到。后得知27日陳楓到北京了。陳楓28日給歐錫釗打電話說,“趕快要查這個事,要采取措施。” 歐錫釗說,“陳楓打電話說,他當天下午4時從北京回來要開個會,他要宣布起義了,要跟呂梁決裂了。他說呂梁告訴他要趕快跑,有多少錢拿多少錢走,公司的錢全都拿走。我就和他說,會不要開了,趕快報案去吧。” 12月28日,歐錫釗和董事長陳楓到深圳區委緊急匯報情況,并分析中科創業崩盤已不可挽救,呂梁已沒有辦法,拿不出這么多資金去護盤了,估計中科系會鬧出個大地震。所以,29日區委、區府指示公司盡快采取緊急措施。2001年1月5日晚,深圳中科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免去龔增力特別顧問職務,免去劉紅磊行政人事部經理職務,并嚴控公章,徹底與呂梁決裂。 到1月11日,中科創業股票才止住連續跌停。而此時股價已經由33.59元跌落至13余元。鑒于中科創業事件已嚴重影響到了股市運行的正常秩序,1月10日,中科創業被中國證監會立案稽查。中國證監會主席周小川也在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表示,要嚴肅查處中科創業事件。與此同時,有關部門發出緊急通知,對“中科系”有關公司的資金要進行嚴格的審查與監管…… 時至今日,中科創業的事件已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但其巨大的謎團依然要待破解。隨著中科創業案件的庭審,人們對這一“標本”性案件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也希望能揭開這一案件的真實面貌。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