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行受冷落凸現A股缺陷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 00: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中行H股、A股股價比較 張大偉制圖業內人士建議加快交易機制創新,同時引入更多長線投資者,迎接大型國企回歸 □本報記者 王麗娜 作為全流通時代首只“A+H”大盤股,中國銀行已經在香港市場和內地市場分別交易了39個以及15個交易日。從股價和交易量來看,中國銀行A股的表現平平,相反中行H股表現較為活躍。 6個交易日股價倒掛 昨日中行H股與A股股價出現明顯的倒掛,H股比前一交易日跌1.15%,而A股則漲0.29%。中行H股昨日收報于3.43港元,約合人民幣3.54元(以1.03的匯率計算),比A股昨日3.47元的收盤價高出0.07元。自中行A股上市15個交易日以來,其H股與A股已經有6個交易日出現倒掛。 據統計,中國銀行H股自6月1日登陸香港市場以來,其股價已上漲16.27%,平均交易量為5.69億股,平均收盤價約為3.48港元;而中國銀行A股自7月5日登陸內地市場以來,目前上揚12.66%,平均交易量為2.275億股,平均收盤價為3.60元。除去首日上市高開的因素后,中行H股自6月2日以來的平均交易量為4.3億股,而A股則為1.18億股;H股的平均收盤價為3.47港元,A股為3.59元。 業內人士指出,中行H股比A股表現活躍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大規模機構投資者,尤其是國際資本長線持有中資大盤股;二是權證衍生產品令正股交易更加活躍。 A股機構規模亟待擴大 香港資深股票分析師黎偉成表示,香港大盤中資股比較活躍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機構投資者的踴躍參與,目前包括基金和保險公司在內的機構投資者已占到香港市場投資者約70%-75%左右。對于機構投資者而言,上市公司的規模大小并不是首要考慮問題,上市公司的發展前景是他們最為看重的。由于看好中國內地經濟發展,機構投資者更為看好銀行業。這就決定了中行H股必然會受到機構投資人的熱捧。 盡管內地機構投資者看好中行A股的也不在少數,但與香港相比,其投資規模仍有不少的差距。以證券投資基金為例,目前股票型基金的總規模約在1800億份左右,僅占A股流通市值的12%。即使算上社保基金、企業年金、保險資金和QFII等機構投資者的規模,占比也僅為20%左右。 更為重要的是,香港市場機構投資者的隊伍多為長線,而A股市場真正意義的長線客并不多。由于受到凈值攀比的影響,A股市場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行為也常異化為中短線。長線機構投資者的匱乏,使得中行A股的活躍度大受影響。 衍生產品尚待豐富 衍生產品市場對于活躍股市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是股市中的“興奮劑”。而目前內地資本市場正處在轉軌階段,新興衍生產品還不豐富,無法刺激市場活躍,這也是中行A股表現平平的重要原因。 以中行H股為例,7月10日中行33只權證集體亮相,創下新權證發行上市記錄,而且當日交投相當活躍,成交金額超過6.4億港元。在權證的帶動下,中行H股股價明顯造好,當日升0.7%。目前,香港市場共發行了50只中行權證,其中認購權證為44只,認沽權證為6只。 “權證當然是促進中行正股活躍的主要因素,”香港信誠證券聯席董事連敬涵表示。他解釋道,權證發行商在發行權證的同時,一般會買入一定數量的正股以便能夠在權證到期時做對沖。這在很大程度上鎖定了中行H股的流通籌碼,減輕了市場的壓力。 法興證券(香港)高級副總裁李錦表示,現在內地的權證是由一些公司專門針對股權分置改革而設計的,很大程度上其實是一種公司權證,內地市場應該盡早進行交易機制創新,這樣有利于投資者更多地關注大盤藍籌股。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