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易憲容:低利率政策導致我國宏觀調控難以奏效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 00: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易憲容 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與金融制度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在中國經濟轉軌過程中,由于市場價格機制不健全,無論要素市場還是產品市場,運作一段時間后即會面臨失衡瓶頸,在宏觀經濟層面就會出現過度供給或過度需求。為了抑制已出現的通貨膨脹或緊縮,政府總是會采取一些宏觀調控政策,以便使經濟回到相對均衡的穩定狀態。中國的“宏觀調控”就是指政府為實現宏觀經濟平衡,保持經濟穩定成長,對貨幣、財政和外匯總量進行調節與控制,其使用的工具包括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而宏觀調控的“載體”基本上是國有企業和國有銀行,即政府直接干預國有企業和國有銀行的經營活動,透過國企與國有銀行在要素市場與產品市場的運作,來執行和實現政府的宏觀調控目標。 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5次緊縮型和1次擴張型的宏觀調控。由于時間、環境、使用工具及經驗的不同,這些宏觀調控所達到的效果也不一樣。前幾次宏觀調控基本上是在宏觀經濟出現全面過熱的情況下逆風而動的,往往又以直接的行政手段為主,從而使得宏觀調控后經濟增長率和價格指數變化甚大。 從2003年9月央行調高存款準備率1%開始到現在,這是第5次緊縮型宏觀調控。這一次宏觀調控所使用的工具包括利率、匯率、行政手段及法律手段等,看上去現在宏觀調控的操作比過去更加成熟、穩健,基本上屬于預見經濟即將過熱之前的作為。宏觀調控的目標不是使經濟增長立即下落,而是以調控局部行業來努力延長整體經濟周期的上升循環,以便維持國內經濟長期持續穩定增長。但是,幾年來宏觀調控的實際效果與其預定的目標差距很大,宏觀調控也變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空調。越是宏觀調控,經濟過熱越是嚴重、固定投資越是快速增長、銀行信貸越是增長過快、房地產價格越是快速飚升等,何也?這是幾年來宏觀調控沒有把握到經濟過熱的根本所在,所以也就無法采取合適的手段與工具。 近幾年來,國內的宏觀經濟過熱,在表面上看是DGP增長過快、固定資產投資過熱、銀行信貸過度擴張、房地產投資過熱等,是由于國內金融市場流動性泛濫引起的。但是,產生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過多又是什么原因呢?其根源何在?在本文看來,國內金融流動性泛濫是政府管制下低利率政策所導致的結果。可以說,目前國內許多經濟問題癥結都可歸結于低利率政策所導致的結果。所以,中國的宏觀調控就得從低利率政策入手,改變目前國內金融市場價格水平與價格的形成機制。只有增加了資金的使用成本,即由市場的供求關系來決定利率水平,這樣才能通過利率來影響與改變企業及個人資金使用的行為決策,從而改變資金市場的供求關系。 目前,國內低利率主要表現為:一是政府管制下的銀行利率(1年期銀行存款利率2.25%)嚴重低于民間信貸市場利率(年息12%);二是中國的利率水平與名義GDP增速嚴重偏離(中國利率水平與名義GDP負相關,相關系數負60%);三是美國自2004年利率上升了17次,而中國經濟比美國繁榮,DGP增長要快幾位,但中國利率只升了1次半;四是由于中國經濟繁榮,資本的投資回報率高于國際水平,吸引了大量國際資本流入中國。而資本的投資回報率是什么?就是利率。但目前國內銀行利率與資本的投資回報率嚴重背離,這就是銀行流動性泛濫的原因所在。因此,如果不改變國內銀行的低利率政策,國內市場扭曲的種種經濟行為要得到調整是不可能的。比如,國內的房地產市場泡沫完全就是低利率政策導致的結果。 面對這樣嚴重的低利率政策,央行為什么不調整呢?這里既有央行貨幣政策的思維仍然陷于傳統之中,也有通貨膨脹數據質量不高而導致對現實經濟形勢的誤判。因此,現代央行貨幣政策調整已經不是那種逆風而動(即根據已經出來的經濟數據采用相應的貨幣政策工具)的傳統思維,而是采取中性的貨幣政策(即盡量減少貨幣政策工具的出臺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更強調的是前瞻性),所參考的數據并非僅是CPI的變化(還包括資產價格的變化)。因此,在國內資產價格快速上漲(房地產價格與股市價格),CPI上漲不快也不是利率不上升的理由。更何況中國的CPI質量問題重重,不要說現在國內CPI體系的權重不合理,就是以這樣完全脫離實際的居民消費支出來計算CPI,得出什么結果是可想而知了。 還有,近來的宏觀調控看上去是更加成熟和更富有藝術性,但實際上不少調控方式仍顯示出對市場經濟的了解還不到位,“人為”與行政的調控方式過多。比如說,2004年的經濟過熱,其根源完全是房地產,但是卻把重點放在了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上。這些行業投資與價格在調控后是下落了,但隨著房地產價格的上漲,今年這些行業價格又上漲了起來。同樣,對于房地產,一方面要旗幟鮮明把它作為支柱產業大力發展,另一方面又年年調控,其政策目標完全相悖,房地產市場過熱當然無法得以調整。再加上,近年來出現了強大的既得利益集團,它們時時都在利用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相悖,利用政府宏觀調控手段的行政化,利用政府在宏觀調控上錯誤判斷與猶豫不決,左右著政府宏觀調控的政策內容、調控之手段、工具與時機,從而完全弱化了政府宏觀調控之效應。這些都是近幾年來國內宏觀調控為何不能奏效的原因之一。 最近,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都已顯示出中國經濟已經十分過熱,政府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宏觀調控政策,中國經濟將面臨巨大的風險。但是,政府部門的基調仍然是猶豫不決。有人認為,下半年政府可采取加息、加速升值以及其他緊縮政策,甚至不排除多項措施一起推出的“組合拳”。這些想法看上去面面俱到,但實際效果如何已表明是不確定的。如果這樣,就得啟動一輪又一輪的宏觀調控,給社會帶來的經濟影響也會越來越大。因此,面對目前的經濟形勢,央行應該果斷地連續加息,這才是政府宏觀調控最有效的工具,也是走出國內宏觀調控惡性循環的根本出路。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