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 > 正文
 

暴跌原因:利空關鍵詞解讀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14日 03:43 深圳商報

暴跌原因:利空關鍵詞解讀

  昨日的大跌無疑令投資者震撼。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了股指如此堅決地掉頭向下?加息預期和IPO提速,這是不少業界人士在采訪中的第一反應。而宏觀分析師和一些學者則更多地從宏觀經濟的角度去尋找原因。顯然,周四的調整是多方因素合力而為。

  緊縮

  5月份央行統計數據出來的時候,中金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就認為,貨幣政策進一步緊縮的可能性在增大。其形式可能是法定準備金率的提高或存貸款基準利率的同時提高。央行票據的定向發行也可提高市場利率,但是成本大于法定準備金率的提高。存款利率的提高有利于降低資產價格泡沫風險。更為重要的是人民幣匯率升值步伐和靈活性的加大。昨日,他再度對記者強調,流動性過剩,導致熱錢過度追捧資產價格對中國長期的經濟發展不利,應該采取緊縮政策。

  上周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加劇了業界對緊縮政策的預期。一些機構的研究報告認為,6月采取了微調貸款利率、上調存款

準備金率、兩次定向發行央票等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但數據顯示,前期的宏觀政策沒有到位,經濟仍有過熱趨勢,新的調控政策隨時可能出臺。“周四國內市場大跌5%,就與這種預期有關。”安邦集團研究總部高級分析師賀軍也持同樣觀點。

  加息

  實施貨幣緊縮政策是否要采取加息的手段,專家、學者一直都有不同看法。正方觀點是,加息是解決流動性過剩的最好手段。反方觀點是,加息將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同時對正在向好的資本市場造成打擊。值得注意的是,在這種爭論中,官方研究機構近期首次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發表報告明確提出,目前投資出現過熱的趨勢,如果宏觀調控的政策效果不理想,建議再次加息四分之一厘。

  哈繼銘也站在“正方”一邊。他說,目前全球利率水平處于上升中,而我國的利率水平過低,扣除稅收等因素,實際存款利率可能是負的。

  經濟學家華生則表示,應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從宏觀角度看,應該圍繞貿易順差導致貨幣的大量投放來找原因和對策,并非貨幣政策有問題。

  業內人士對這些信息的解讀是,加息已經不是停留在雷聲階段了,雨就要跟著來了。賀軍指出,加息會直接導致資金成本增加,這是個總量政策,殺傷面較大。

  套現

  華生認為,周四的大跌不會從根本上影響牛市的性質,但牛市也會出現波動和調整,甚至是大規模的調整。從目前的市場看,一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獲利盤;另一方面,股改還沒有最后完成,市場還是處于轉折中,健康發展中存在不健康因素,還有炒作投機的特點。這些因素導致市場必須做出調整。

  光大證券三季度策略報告也指出,市場的“價值基礎”仍未打牢。股指雖漲幅五成以上,但市場的結構性分化并不明顯。此外,最新統計數據顯示,6月新增入市資金以散戶為主,而基金的新增資金還未開始建倉,使得價值型行情“難產”。報告認為,股改雖然改善了市場基礎,但市場值得投資的“價值成分”仍然很低。

  一位業界人士表示,大量的拋盤為機構所為,實際上套利行為從前期已經開始,周三的交易量已經放大。“如果已經有50%甚至更多的獲利,目前宏觀形勢又出現新的利空因素,為何不趕緊變現?”該人士坦率地說。

  擴容

  周四有關IPO的消息再度吸引人們的眼球。媒體報道,又一航母級公司中國工商銀行將A+H同日發行。盡管工行的上市并未確定日期,但這一消息加上此前諸多IPO、再融資的消息再度引發了市場聞擴容即變色的慣性。

  事實上,擴容確實已經成為實實在在的市場壓力。剛剛通過發審的大秦鐵路迅速公布招股意向書;下周更有5家

新股發行。而再融資壓力也越來越大,僅今年以來提出定向增發預案的公司就達到96家,融資需求超過1000億元。

  萬國測評認為,隨著擴容壓力集中體現,市場信心受到重大打擊。隨著近期擴容迅速加快,市場資金面平衡被打破,而一旦入市資金的信心受挫,對整個行情的中長期影響將比較大。

  另外,業績下滑的警報已經拉響,從上市公司業績來看,在一些業績成長股股價嚴重透支業績的情況下,一些業績下滑的個股開始出現調整。隨著中報公布展開,業績地雷將越來越多,這些潛在的壓力一旦體現將對市場趨勢形成決定性影響。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