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農行股份有限公司召開創立大會 > 正文
本報記者周松林
中行A股的成功發行和上市,標志著中國資本市場的重大轉折,暫停已久的融資功能得到了全面恢復,市場發展的空間已經打開。
股改成功為中行發行上市奠定基礎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股改進程目前已經實現公司數與股改市值雙雙過80%,股改勝局已經鎖定。今年“五一”前后,管理層果斷啟動“新老劃斷”,在全流通的背景下恢復IPO和再融資。
中行是恢復IPO后發行上市的第一只超級大盤股,且發行和上市都具全流通性質。中行本次公開發行A股64.9億股,募集資金200億,加上托管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匯金公司所持股份和向機構投資者配售的部分,中行的A股總股本高達1741億多股。中行的上市公告書表明,其向上證所申請上市流通并獲批準的股份是全部A股,區別只是匯金等機構持股有一定的鎖定期。1741億,這個數字相當于滬市現有的800多家A股總股本的30%以上。
從歷史上看,在股權分置時代,中國證券市場的一大特征就是“恐大恐新”,新股發行特別是大盤股的發行,被視如洪水猛獸。但在中行上市前,從消息傳出到正式發行的整個過程,市場始終視其為正面因素,大盤也表現出少有的穩健,甚至走出了“十一連陽”的行情,中行高調上市之后,其走勢也是相當平穩,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內。市場走勢充分表明困擾股市多年的“大盤股恐懼癥”已不再存在,全流通市場的深度和容量早已今非昔比,融資和再融資也不再被簡單地看作圈錢,市場已經認可了質地優良公司的發行上市是新的投資機會這一簡單的道理。
證券市場系列“新政”經受考驗
配合股改基本完成和全流通市場的形成,證監會和兩個交易所近期連續推出了包括IPO管理辦法、再融資管理辦法、發行詢價辦法以及新的上市規則、交易規則等制度的市場化變革。分析人士強調,中行的成功發行和平穩上市,無疑證明了管理層的這一系列“新政”是成功的,是符合市場化方向的,中國證券市場的機制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中行的成功上市消除了管理層和投資者心頭對大盤股上市的最后一絲疑慮,可以說,從此以后,大盤藍籌企業的上市將不再有市場面的阻礙。長期以來,受制于境內市場制度性障礙和脆弱的承受力,大量內地優質大型企業紛紛在境外上市,一方面使國內市場失去了成長的動力,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對中國企業和資產的定價權,市場面臨被邊緣化的危險,另一方面也使國內投資者無法分享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成果,同時也對國家經濟和金融安全帶來一定的風險。可以預料,在中行的示范效應下,將會有更多關乎國計民生的大型藍籌企業在國內市場上市或從境外股市回歸,為A股市場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市場的廣度和深度將得到進一步的開拓。
中行的成功上市,意味著中國股市的藍籌股時代已經開啟,價值投資的理念將更深入人心,證券市場資源配置的功能將由此得到健全,其在中國經濟中的戰略性地位和作用將得到合理的強化。具有投資價值的藍籌股群體的形成,將直接增加中國金融系統中直接融資的比例,化解金融壓力,也將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證券市場,形成證券市場本身的良性循環。
曾幾何時,投機之風在A股市場一度盛行,這種投機風氣的形成與大盤藍籌股數量有限有著直接的關系。隨著一大批代表國民經濟發展、具有行業支柱地位的藍籌公司崛起于中國股市,市場的投資理念必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通過投資藍籌股分享中國經濟增長必將成為主流的投資理念,而藍籌股群體的崛起無疑有助于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股市,市場優勝劣汰的資源配置功能將會得到更充分的發揮。
中行在滬市的上市,對于以建設主板市場為目標的上海證券市場,意義尤其重大。吸引大量國民經濟重要行業的骨干企業上市,是滬市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主板市場的首要條件。上證所有關領導也已多次表示了這樣的愿望。而藍籌股群體帶來的流動性和投資價值,不僅能吸引資金的流入,也是市場機制創新、功能豐富的前提條件。中行的上市,在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發展歷史的分水嶺的同時,也將成為上證所主板市場建設的標志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