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換位凸顯調控新思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10日 05:37 中國證券報 | |||||||||
實習記者 周明 本報記者 尚曉陽 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日前表示,我國已初步建起公共財政框架。公共財政優先支持的重點是勞動力市場的培育和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等。 經過上半年的“排兵布陣”,今年財政支出已呈現出“有增有減”的格局。能源、
從1998年“積極財政政策”的提出,到今年公共財政政策框架的初步搭建,是什么力量推動了這種“換位”? 分析人士認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要求財政“換位”,讓政府從投資主導者的位置上退出。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民間投資能力迅速擴大,現在政府可以停建緩建一些非必要的基礎設施,從而為社會投資騰出更大的空間。同時,政府財政收入連年持續增長為財政“換位”提供了堅實的基礎。2005年我國財政收入突破3萬億元,今年財政預算收入將達3.54萬億元。 財政“換位”表明,今后財政將承擔更多、更重要的宏觀調控戰略職能。調整國債資金與財政資金的支出方向,更多、更好地提供公共產品,解決財政“越位”和“缺位”并存的扭曲狀況,是今后財政“換位”的總目標。同時,通過發揮財政的收入再分配功能,適當調節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關系,推動“投資型經濟”向“消費型經濟”轉變。 專家同時提醒說,減少重大國債項目投資也不能“急剎車”,必須遵循“適時、適度、漸進”的原則。在國債投資安排力度減少的同時,可以通過逐年適當增加中央預算內經常性建設投資來取代國債建設基金,以建立規范的政府投資機制和保持穩定長期的資金來源。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