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 > 正文
 

滬指瞬間過千七 中行成了大忽悠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8日 15:19 中國經營報

  作者:陳恩摯 來源:中國經營報

  7月5日上午9點15分,申銀萬國證券上海莘莊營業部。

  盡管窗外暴雨如注,但并沒有影響股民關注中國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601988)上市的熱情。股民老陳和身邊的朋友討論著投資策略:“如果開盤在3.6元以下,我會抓住機會買
進。”

  9點25分,“看到了!開盤3.99元!”水泄不通的營業部大廳里有人指著大屏幕嚷著。

  中行上市首日較發行價3.08元上漲了29.55%,由于上市當天就計入上證綜指,導致上證指數一開盤就站在1755.22點,跳空高開達73.68點!

  “這是歷史性的一天,隨著大盤藍籌陸續上市,滬綜指大幅攀升將成為一種常態。”某券商人士向記者表示,“以后漲到2000點、3000點都有可能,不過滬指也將失去其參考意義。”

  賺了指數賠了錢

  “開盤這么高,看來我們沒有機會了。”老陳有些失落。不過,看到大盤指數,老陳即刻興奮起來。此前一周,滬指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十一連陽”,7月5日的開盤似乎又給老陳帶來一些幻想空間。

  9點30分,大屏幕開始閃動。“4.01元”、“4.02元”、“3.97元”,中行股價每有變化,記者都可以聽到營業部大廳的某個方位傳來喊聲。盡管沒有中行股票,老陳還是忍不住關注中行股價的變化,但不久,他就看到中行開始下跌。

  當老陳回過神來看自己的G民生(600016)時,G民生已經呈急跌態勢。同時,中石化(600028)等指標股也開始下跌。營業部大屏幕上,綠色開始成為主基調。

  “昨天我買了些G民生,本希望今天它跟著中行漲起來,沒想反而跌了。手頭其他幾只股票也或多或少都在下跌。”然而看到屏幕上大盤指數比昨日還漲了幾十點,老陳顯得有些迷茫。

  “作為超級大盤股,怎么可以一開始就開得那么高,太害人了。”一位股民忍不住對記者抱怨。

  10點15分到11點,營業部大廳漸漸空蕩起來,人們開始悄然離去。

  7月5日收盤時,中行收于3.79元,較發行價上漲23.05%;當日滬綜指高開之后一路下滑,最終報收1718.56點,比起上個交易日上漲37.01點。

  正如先前市場普遍預期,滬綜指借中行上市輕松沖破1700點,創下本輪行情新高。然而,當天盤中多數股票都處于下跌中。據測算,拋開中行對指數的影響,當日滬指實際下跌20點以上。

  中行成“罪魁禍首”?

  中國銀行上市后計入上證指數的股本數為1778.19億,影響指數的權重約為20%,此前的“領頭羊”中國石化(資訊 行情 論壇)(600028)影響指數權重退居其后,大約為11%。據測算,中行每上漲1分錢,滬綜指將上漲0.81點。

  一些機構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行首日上市的高定價以及上市首日的走勢給市場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在中行權重的作用下,股指跳空高開70多點,巨大的漲幅本來就引發了投資者指數恐高。隨著中行下跌,股指高開低走的走勢對投資者又形成一定的心理影響,從而對市場造成了沖擊。”海富通強化回報基金經理鄭拓向記者分析說。

  對于7月5日的走勢,“可能是機構投資者借助中行首日上市指數虛漲掩護拋貨,引發了這次調整。”一位私募基金人士向記者表示。

  海通證券策略分析師汪盛認為,滬深股市持續上漲,眾多股票累計漲幅較大,獲利回吐壓力不小。經歷了中行上市前一段時期上漲之后,一些股票的基本面已經不足以支撐股價進一步向上。而7月5日中行及其主導下的大盤走勢更是促使當日成為獲利盤回吐的時點。

  指數計算方法遭質疑

  “新股上市首日便計入指數,這種做法非常不合理,”鄭拓表示,“指數是代表證券的平均價格水平。新股從一級市場到二級市場都有一個較大的差價,像中行這樣的大盤股首日就計入指數,必然引起指數失真。”

  值得注意的是,監管層及有關部門曾先后表示,國家支持已經在境外上市的H股公司重回內地上市。可以預見,除了中行以外,中國工商銀行、中石油等一些“重量級”企業也將陸續在A股上市。

  “如此一來,由于新股首日波動性都較大,由大盤股上市引起的指數失真和對市場負面影響將可能成為今后A股市場的常態,”一位市場人士擔擾,“這次中行的上市,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平穩,但誰能知道下一次大盤股上市將出現多大的波動?”

  據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告,上市新股于上市首日即計入指數計算的規則是從2002年9月23日開始實施的。而原來的規則是上市新股于上市次日才納入綜合指數(資訊 行情 論壇)的計算。

  據了解,那時

新股發行實行的是市值配售政策。當時,管理層認為上市新股普遍向二級市場進行全額配售,使得一二級市場差價收入實際上完全歸于擁有股票市值的投資者所有,所以新股上市首日計入指數可以更真實地反映市場的實際收益水平。

  “但事實上,目前的新股發行制度已經發生變化。從目前新股申購情況來看,與普通投資者不同,機構同筆資金可以網上、網下重復申購,同時,保險、大型企業財務公司等機構及許多臨時資金僅停留在一級市場,并不能真實反映二級市場的實際收益。”上述市場人士認為。

  上述私募人士則表示,中行對大盤及市場的影響也給我們一個信號。看市場的眼光要變化了,原先以滬綜指判斷大盤趨勢的習慣可能已不適用。投資者應該從價值投資的角度判斷個股的基本面是否支持股價上漲,做個股將成為不斷被強化的投資理念。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