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私有率過高的隱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5日 00: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 |||||||||
□予人 7月3日,建設部公布的“2005年城鎮房屋概況統計公報”顯示,2005年我國城鎮住房建設繼續較快發展,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升至26.11平方米,戶均住宅建筑面積升至83.2平方米,住宅私有率更是高達81.62%。中國指數研究院華東分院副院長陳晟表示:“城鎮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從2002年的22.79平方米升至2005年的26.11平方米,顯示了我國城鎮住房建設持
我卻對此深感憂慮。歐美 發達國家比我們富裕得多(我國人均收入不到美國的三十分之一),但是,它們的住房私有率卻遠比我們低,美國為68%、英國和加拿大為67%,歐洲一些國家的住房私有率長期維持在40%左右,而我國高達81.62%。住房私有率高并不是什么好事,它是導致房價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 為什么注重私有化的國家,居民的住房私有率卻比我們還低?一提到這個問題,有人總喜歡拿國人的置業習慣說事,認為中國人有購置不動產的嗜好。這或許是一個因素,但絕非問題的全部。最明顯的一個事實是,就連許多原本買不起房的人,也不惜東挪西借把自己交給銀行成為“房奴”,在還貸的重壓下很沉重地活著,不得不在煎熬中等待借款還完的那一天早日到來。顯然,這已經超出了置業習慣的限制。 其實,歐美發達國家的住房私有率低,并非那里的人不知道置業,而是政府提供有廉租房,社會上也有大量房源可租,選擇余地很大。相對于買房,租房的人更自由,可以隨意選擇居住地,而不是被房子固定死。而在我們國家,不少城市尚未實施廉租住房制度。要住房只能買,而租房,則由于政府沒有提供足夠的廉租房還不如買房劃算,而當人們都去買房時又必然推動房價的上漲,因為單一的商品房供應已經導致了房市的畸形發展。 因而,住宅私有率越高,我們越應該警覺,這至少說明房地產市場的供應結構出現了問題。 人均住宅建筑面積上升,同樣存在著不容忽視的隱患。國家統計局主管的中國國情研究會與萬事達卡國際組織近日發布了《2006中國生活報告》。報告將年收入超過11萬元的人士圈定為高收入群體,針對他們的調查顯示,超過40%的人擁有兩套以上住房,其中22%的人未來一年內還打算買房。 一個最簡單的道理是:在平均數之下,高收入人群擁有的住房越多,貧窮的人擁有的住房就越少。而且,富人強烈的購房計劃,還可能推動房價的進一步上漲,導致更多的窮人買不起房,使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7月4日的《21世紀經濟報道》引述專家的話說:“短短二十來年,中國從一個收入分配最為平均的國家,一躍成為貧富差距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之一。” 社會對貧富分化的承受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當買不起房的人多起來,對于任何社會而言都是一個隱患。因而,在今年5月26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收入分配改革排上了中國市場經濟改革的議事日程,國家發改委也已經拿出了一份收入分配改革“路線圖”。這意味著,廉租房供應的增加、收入分配的改革,正從期待逐漸變成現實。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