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 > 正文
 

中國人壽加盟 中信證券領跑投行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2日 03:21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黃利明 北京報道

  5億股,46.45億元,累計持股17.22%……

  這是中國人壽投資中信證券的大手筆。依據現有股價,中國人壽已經賬面浮利33.55億元。金融領域最大買方與最大賣方的結合,掌控資產超過8000億元的中國人壽與國內最大的
投行創建著一個雙贏格局。

  但對中信而言,這或許只是一個開始。

  在項目“以大為美”的中信,隨著其網絡和平臺的日趨穩固,中信正在試圖建立更加牢靠的“財團”隊伍。無疑,這將進一步確立其在國內投行的龍頭位置,這猶如高盛、摩根士丹利挾全球資源輕松分享中國大型企業海外IPO的項目。

  中信領跑

  “增發完成后中信證券凈資產突破100億元,成為國內凈資產規模最大的證券公司。”6月27日,中信集團副董事長孔丹笑容滿面地表示。

  同時,其凈資本將達到87.3億元,超過第二名海通證券67億元。在以凈資本為考核體系的國內證券行業,其遠遠地將其他證券公司拋開。

  這次定向發行5億股A股,發行價為每股9.29元,中信證券成功募集46.45億元,公司股本增至29.815億股。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與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統稱“中國人壽”)分別認購1.5億股和3.5億股。兩公司還分別持有867.45萬股、460.71萬股中信證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合并持有中信證券5.13億股,占總股本的17.22%,成為中信證券第二大股東。而增發后第一大股東中信集團持股攤薄到約26%。

  這筆融資的順利完成,直接緩解了中信證券收購金通、萬通、華夏三家證券公司以及華夏基金所產生的現金流壓力。

  同時,中信證券的內部人士表示,根據證監會的要求,承銷業務必須與股本金、凈資本等指標掛鉤,而像中行發100億A股這些大單業務,目前都是中信、中金、銀河三家聯手,因為當時中信一家凈資本規模是無法包攬這樣的大項目。現在公司則有能力單獨承接此類大項目。

  中國人壽集團總經理、中國人壽股份公司董事長楊超表示,此次入股中信證券,是中國人壽實施“主業特強、適度多元”發展戰略的有益嘗試,未來合作還可能延伸至中信集團層面。他與中信集團董事長王軍曾進行深入交流,雙方在戰略定位上有很多共識,“此次是中國人壽集團與中信集團進行戰略合作邁出的重要一步,雙方的業務存在較強的互補性,在銀保合作、保險與證券合作、保險資金運用等方面都存在廣泛的合作機會。”

  5月8日,中信證券公布5億股定向增發計劃。

  當時,基金公司一度認為有望分配中信部分增發蛋糕,并積極參與了和中信證券的溝通。最初,中信證券將此次增發的價格定為8.36元/股,即其公告前20個交易日的平均價的9折。由于中信證券的股價一路上漲,而且作為國內最具贏利能力和發展潛力的券商之一,主動參與認購者眾多,甚至索羅斯基金以及其他國外資本也想參與認購中信證券。在此背景下,中信證券隨即調高了認購價格至9.29元/股。

  最終,中國人壽卻意外全面勝出,獨攬此次5億A股的定向增發。

  籠絡財團

  “人壽與中信,是最大買方和賣方的關系,一直想建立大投行業務的中信正是想借助這樣的機會建立牢固的財團資源,以配合其大型投行項目的順利開展。”國泰君安研究所分析師梁靜認為。

  其實,這一點與國際性的投行做法有相類似的地方。

  如高盛、瑞銀以及

摩根士丹利等國際投行,由于其擁有強大的全球資源,特別是有能力大量買賣資產的財團資源,因此在中國大型企業海外上市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中信應該就是想扮演這樣的角色。”梁靜表示,中信還將會尋找機會繼續建立這些財團資源。

  按照中信證券方面的解釋,選擇并確定人壽集團與人壽股份為本次定向增發的發行對象,主要是基于自身戰略發展的要求。自1999年以來,中信證券相繼實施“大項目”、“大網絡”和“大平臺”戰略。通過這些戰略的實施,公司將大力開展資產管理(

企業年金管理)、產業基金、資產證券化、專項受益憑證等業務。

  隨著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進一步放寬,投資于

股票類的比例以及以基礎設置為項目的資產證券化將獲得保險資金的支持。同時,由于中信證券、中國人壽各自的資源優勢,雙方可以在多層次開展合作,共同開發產品,滿足各自客戶的多種需求,如在股權投資、股權融資、債券融資、收購兼并、不良資產處置、企業年金管理、資產管理等業務方面,共同提高服務各自客戶的能力。

  中信證券董事會秘書譚寧表示,中國人壽作為國內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中信證券作為國內最大的證券公司之一,雙方在業務上存在較強的互補性和廣泛的業務合作空間。與中國人壽的戰略合作,不僅有利于增強中信證券的客戶基礎,而且將大大提升中信證券開展創新業務的機會和能力。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