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并購演雙響炮 代言人響云宵開博對攻向文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7日 02:26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王佑 發自上海 雙方博客: 三一重工:向文波的BLOG
徐工科技:響云霄的BLOG 6月25日下午5點40分,徐工集團的神秘人物——“響云宵”再次現身,更新了自己在兩大網站上的博客主頁。現在,他已將博客檔案中的“姓名”一欄從“響云宵”改為了“徐工職工”。從6月15日“開博”至今恰好11天,響云宵的觀點已長達2萬余字,相比三一集團總裁向文波的博客文字組足足多出了近一倍。 響云宵目前已將網上有關徐工和三一的報道整理成文,仔細閱讀向文波的公開發言,并以向總裁當天或最新的博客文章為目標,展開正面“搏殺”。 在爭論三一集團是否適合收購徐工的問題上,向文波理直氣壯。他認為,從三一集團的實力以及兩公司的發展前景上來看,這樣的收購無疑就是“天作之合”。雖然向文波自己也知道,徐工是不會讓三一集團動一根手指頭的,但還是放出了豪言。 響云宵則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深入淺出地分析了三一集團的實力和現有資金,“從賬面上看,G三一(600031.SH)的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都達10億之多。”因此,響云宵想表達的是,徐工機械拒絕三一集團的根本原因不是不給機會,而是它的確“技不如人”。 在工程機械的定義上,雙方也出現了較大的分歧:向文波懷著民族主義的情結,義憤填膺地說,徐工從事的行業是“國家戰略產業”,外資絕不能控股。但響云宵卻認為工程機械屬于“通用設備”范疇,它是完全競爭性和開放性的行業,而凱雷的介入有助于徐工盡快完成轉制,實現企業盤活。 記者觀察 響云宵始終沒有露出真容,他的名字、身份都無法查實。部分網友認為,他不暴露自己就是一種上策。 在響云宵的博客中,記者看到了他對徐工集團的一腔熱情,和專業知識的那份孜孜以求。雖然文字激情四溢,甚至有時會對向文波個人的一些行為太過尖刻,但他的愛廠之情卻殷切真誠。 不過,有些遺憾的是,響云霄還是沒有將向文波質疑的“徐工會被賤賣”這一問題予以有力回擊,只是輕描淡寫地說:“會計專家認為,徐工集團170億元的銷售額和20多億元的售價不能相提并論,這筆賬算錯了。” 作為工程機械的龐然大物,徐工機械所出讓的價格是否過低呢?大家都在等待響云宵的高見。 徐工收購案大事記 2005年10月凱雷宣布將以3.75億美元收購徐工機械 2006年2月發改委派出調研組,調查凱雷收購徐工的動機、項目規范及日后的制度安排 2006年3月有消息稱,商務部批復不希望外資控股徐工機械,但徐工集團否認該項目受阻 2006年6月三一集團執行總裁向文波在博客表達了收購徐工機械的愿望,并稱出價將高出凱雷30% 2006年6月13日凱雷與徐工集團聯合聲明稱:雙方已達成最終協議,強調了雙方合作的堅定性 2006年6月15日G三一發布公告稱,向文波的觀點是一種博客行為,是個人觀點,公司尚未有實質性收購動作。同日,“響云宵”開始在博客中與向文波就收購一事進行辯論 2006年6月20日徐工科技(000425.SZ)公告稱,公司董事、徐工集團總經理付健于6月15日遞交了辭職報告并生效 2006年6月21日徐工科技宣布,徐工集團不與任何其他投資者就徐工機械改制的事情進行任何談判或協商,且改制仍需要國資委和商務部審批 雙博對攻錄 三一憑什么收購? 向博:三一集團考慮高出凱雷投資30%的價錢,收購比自己資產大得多的對手——徐工機械。凱雷收購徐工機械的開價是3.75億美元。 響博:G三一正面臨著資金壓力。公司2006年一季度、2005年年度財報顯示,G三一的資金來源已被應收賬款和存貨占用,同時巨大的短期借款和應付賬款(占用供應商資金)對其資金需求產生了實際壓力。今年一季度,該公司的應收賬款為7.5億元、存貨13.77億元、應付賬款6.1億元,三項財務指標與去年年底相比分別增長了25.53%、13.89%和 56.26%。 凱雷之于徐工有益?無益? 向博:凱雷是一個無行業管理經驗、無工程機械技術、無市場網絡的私人投資基金,除了數億美元之外,無法帶給徐工更多的價值。 響博:國內機械行業因長期資金饑渴,多年來都低價傾銷、員工跳槽、技術落后、產業崩陷。徐工改制的目的,就是以外資的現有資金盤活企業,實現資本社會化,突破產業重圍,快速提升核心競爭力。 工程機械關乎經濟安全? 向博:戰略產業一旦被外資收購,企業的技術創新無從談起,國家創新的理念也將遙遙無期。 響博:2006年《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綱要》中確定,制造業領域的優先主題為:基礎件和通用部件;數字化和智能化設計制造等。確定優先主題的原則之一,就包括有利于掌握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按照《綱要》的界定,工程機械產業不在優先主題內,顯然不屬于戰略產業。 三一、徐工實為“天作之合”? 向博:徐工集團兩大主業的對外銷售額在70億元左右;而三一集團的銷售規模在60億左右。上市公司三一重工的銷售額只占集團銷售額的大約50%。公司可以通過各種途徑進行收購,如融資。 響博:如果可以從“銀行融資”來實現徐工機械最需要的資金缺口,徐工、三一都可以被任何企業收購。徐工選擇凱雷就是不希望讓企業承擔太大的風險,不希望借貸,凱雷所帶來的現金可以讓徐工穩步發展。(注:向博指“向文波博客”,響博指“響云宵博客”)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