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 > 正文
 

捕捉新股戰(zhàn)機 必須切記三大要素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3日 00: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捕捉新股戰(zhàn)機必須切記三大要素

  □吳國平

  作為恢復新股發(fā)行的第一股中工國際(資訊 行情 論壇),上市后被瘋狂暴炒,不僅賺足了眼球,更使投資者對于新股上市首日可能獲得的高盈利充滿了憧憬。

  隨著全流通下

新股發(fā)行的重啟,未來新股將陸續(xù)登場,如何把握新股的戰(zhàn)機則又成
了擺在投資者眼前最為現(xiàn)實的問題。市場在變,新股的作戰(zhàn)策略也必須隨之而變,中工國際一步到位的炒作方式,其實投資者已經可以感覺到“新”的味道。

  從大的方面看,就是目前市場處于牛市階段 ,因此,新股開盤就跌破發(fā)行價的機會幾乎是不可能的,在具體對新股操作策略進行分析前,首先就得排除這種幾乎不可能的低開走勢。而剩下的新股開盤演繹方式,無外乎就是高開高走,高開低走,高開平走這三種方式。一般情況下,高開高走說明不少資金非常看好該新股,場外資金采取高舉高打的作戰(zhàn)策略。高開低走則說明中簽者較為看淡該新股,場外資金采取逢底吸納的作戰(zhàn)策略。高開平走則說明多空雙方處于僵持階段,短期仍需進一步的觀察,場外資金采取默默吸納的作戰(zhàn)策略。

  具體研究新股是否具有市場機會,就是要研究該股是否有大資金介入,介入的程度是否夠深,畢竟,這個市場本質上來說就是資金為王的世界,沒有大資金的較深程度的介入,新股要想呈現(xiàn)比較好的短中期機會將是不現(xiàn)實的。

  上面談到的三種新股走勢只是一個表象,究竟如何判斷是否有主力資金較深程度介入呢?我認為,換手率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

  由于新股剛上市,其價格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且首日上市的股價震幅巨大,一般的投資者剛開盤不敢貿然介入,即使有集合競價參與,往往也采取保守策略而掛價偏低。因此,首日開盤后的前5分鐘、前15分鐘參與買入的往往以機構主力為主。換句話說,主力機構若看中某只新股,會利用開盤后的5分鐘、15分鐘趁廣大散戶猶豫、觀望之際,快速介入收集籌碼。所以,前5分鐘、前15分鐘及前半小時的換手率及其股價走勢,往往能說明該新股是否有市場大主力介入及預示著后市股價的走向。

  一般情況下,5分鐘換手率在20%以上,15分鐘換手率在30%以上,30分鐘換手率在40%以上,這樣積極的換手狀況,都是值得高度關注的。短時間內如能出現(xiàn)比較可觀的換手,一方面說明中簽原始籌碼迅速減少,另一方面則說明欲炒作籌碼的迅速增加。判斷新股能否有一定的短線機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換手是否夠充分,一般情況下,新股成功換手接近60%之時,欲炒作的主力資金才有比較大的欲望進行瘋狂拉高脫離成本區(qū)的動作。

  新股上市后的走勢具體如何演繹雖然千變萬化,但歸根到底就是一種博弈,投資者一方面要明白是否有主力資金介入,另一方面則是要清楚介入資金的大部分成本處于什么位置。判斷大部分成本區(qū)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看看單日成交量最為集中時的均價線,那可以看成是主要成本區(qū),在成本區(qū)附近上下浮動十個點,都仍具有相當?shù)慕槿雰r值。畢竟資金介入后最終的目標就是獲利,而這最終的利潤,如果連10%以上的空間都沒有的話,資金還有介入的必要性嗎?答案不言自明。

  值得一提的是,真正會大漲的新股,往往都是出乎市場大部分人所預期的,換句話說,如果某只新股開盤后的價格就高于市場大部分人所預期的話,那么,這樣的品種是值得去重點關注的。畢竟市場最終勝利的都是少數(shù)人,要想成功把握到新股的機會,就要做寂寞者才敢做的事情,過去

長江電力(資訊 行情 論壇)上市后的狀況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總之,上市后的開盤價是否讓人“大跌眼鏡”,上市開盤后換手是否充分,欲介入價位是否接近主力成本區(qū),這三點是投資者具體分析和把握時不可忽視的因素。我相信,只要投資者能夠很好地去研究,并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態(tài)度去分析上述三大因素,在新股機會的把握上將有更大的概率。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fā)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