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 > 中工國際上市 > 正文
 

黃湘源:中工國際小泥鰍掀起大風浪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9日 09:00 每日經濟新聞

黃湘源:中工國際小泥鰍掀起大風浪

  黃湘源

  中工國際發行上市,好比大海里游進來一條小泥鰍,可對于滬深股市來說,它將掀起多大的風浪,即使再沒想像力的人也不難感覺。

  流通量的小和市場能量的大所構成的巨大反差,是全流通劃初級階段最為顯著同時
也是最為重要的特征。

  “新老劃斷”的“法之大,試之小”,無非在于讓市場對全流通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其本意按說是沒有錯的。但是,畢竟中工國際的發行一下子套住的資金就有2046億元之多,并且隨后又導致整個股市的總體市值在9天之內濃縮了1236億元。這充分說明,全流通的風險大小,并不在于流通量的大小。相反,如果質對量降格以求,小流量反而有可能帶來大風險。

  中工國際之所以能夠被選為全流通IPO第一單,不僅是因為其股份規模的小,據說,還不無對率先完成股改任務的地區兌現“早股改早得益”的政策優惠的意思。中工國際所在地區是否符合“早”的標準,統計口徑上有無貓膩,這里姑且不論。可是,我們不能無視中工國際其實是股改前已經過會的待發新股,并不是按照股改后制訂的新規則發行的新股,它的發行資格已經過期兩年。

證監會大概太急于讓第一單IPO亮相了,竟然沒有來得及按照現在的新規則重新審核一下它的發行資料,反而還特別豁免了它的信息預披露義務,使得這個第一單充其量也就是解決股改前沒來得及解決的發行遺留問題而已。這實在是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陰差陽錯。

  一朵鮮花插在了牛糞上。由于中工國際在股權結構方面保留了原來

股權分置制度性特征,因而其打的雖然是全流通IPO的旗號,實際流通方式卻不得不復制原來的G股模式,在發行方式和定價機制上也很大程度沿襲了過去的打新股模式。這樣的情況發生在中工國際的身上,是不足為怪的。問題是,為什么別的IPO在流通方式、發行方式和定價模式上幾乎與中工國際如出一轍?顯然,事情并不像人們所設想的那么簡單。

  客觀地說,在股改尚未完全大功告成的情況下三步并作兩步走推出的“新老劃斷”,當然也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推翻重來”。不過,如果“新老劃斷”的要點并不在于推翻一個舊世界,也不在于建設一個新世界,而在于簡單地恢復市場的融資功能,那么,作為“新老劃斷”劃而不斷的結果,中工國際的新不新、老不老,也就不奇怪了。

  新發行規則可以為了討好大資金而不惜拋棄曾經頗受散戶歡迎的市值配售方式,而中工國際們也可以為了實行利益輸送而將新的發行規則放在一邊納涼,重新祭起詢價配售的舊法器,其根本的原因也是由于股改并沒有根本上解決上市公司乃至整個市場的根本性制度問題。發行方式穿新鞋走老路,說到底不過是市場利益分割的需要。這也無論新老發行制度都無法回避也難以解決的一個老問題。

  中工國際領軍之下的全流通,對于A股市場來說,雖然一般認為是全流通時代的開始,但在某種意義上也是老的圈錢尋租機制在變異了的新形式下的延續,是一個新中有老、老中有新,新老矛盾集中在一起和交織在一起的過渡時期。簡單地把全流通IPO牽強附會地說成抽血或輸血,不僅缺乏必要的說服力,而且也是對有可能受到政策誤導和信息誤導雙重傷害的廣大投資者不負責任的行為。同樣的道理,全流通對于市場的影響也并不完全是以流通量的大小為依據的。在一定條件下,各種矛盾被壓縮在一個形式外殼的小小瓶頸里并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運動的方向有時卻有可能和主觀的設計思路相反,越是被壓迫得狠的反彈力也就越大,越是被刻意后置的風險,越是反而有可能提前釋放出來,并且越是小泥鰍,越是有可能掀起大風浪。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