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通與財富原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8日 14:42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評論員 郭宏超 最近的兩件事情值得關注。 第一件是法人股開始實現自由流通。其標志意義在于,真正市場意義上的資本博弈時代到來了。
而之前的5月26日,前首富周正毅在上海刑滿出獄。10多天后,周正毅就開始復出計劃。6月9日,周控制下的上市公司海鳥發展控股股東由上海東宏實業公司換成了上海泰琳實業公司。但海鳥發展的實際控制人并未改變,這兩家公司最終控制人均為周正毅。這一繁瑣的轉換,按照公開的說法,是因為泰琳實業的資產質量更好,也更有利于上市公司的發展。 盡管有些巧合,但周的迅速復出和如此做法卻是適逢全流通時代的來臨。起碼,這樣一個機會,能讓財富的實現變得容易,而且還能在符合“三公原則”下完成;而且,一個資產質量更好的公司能讓其身價更高。當然,這只是依據慣例。 周正毅如何發跡以及過程,仍不清晰。但周的聲名顯赫卻是因他游刃于內地和香港的資本市場,而周最后也因涉嫌證券交易操縱而獲罪。當然,我們可以相信他信奉“從哪里摔倒又從哪里站起”這樣的人生信條,我們同樣也相信對財富的渴望是任何人的基本欲望。 這里,始于去年的波瀾壯闊的股權分置改革到底有多大意義毋庸多言,其中涉及的法理探討、義利之辯甚至依然存在的內幕交易追究都變得無足輕重。只從全流通下的資本市場已成為滿足人們的財富欲望的正常合法管道這點上,就足以證明其意義。 那么,周正毅這個帶有“財富原罪”的落馬富豪選擇重新利用這一“推倒重來”的資本市場,起碼能證明他的明智。畢竟,這一機制下的資本市場少了股票權利的不對等,權力尋租的制度性缺陷也在減少。最關鍵的還是,財富實現有了一個正常的渠道。 2002年伊始,沈陽歐亞農業的楊斌、上海農凱系的周正毅、新疆德隆系唐氏兄弟,以及湖南成功系劉虹、鴻儀系鄢彩宏、飛天系劉忠保等等眾多富豪的紛紛落馬,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的一個“景觀”,也招致了多數民眾對富豪們的積怨。 對這一現象,普遍的看法是,由于體制方面的原因,中國大多數民企都存在著不合法地利用和占有國家資源快速積累財富的問題,這就是民企的“原罪”;他們的落馬,只是對這些“原罪”的一種正常的“秋后算賬”。 但另有一點卻是無法回避的歷史原因,起碼對這些“混跡”于資本市場的富豪們是如此——在當時機制下,資本市場無法有效幫助他們完成財富實現。這成為他們利用自己大股東一股獨大的地位,通過大量的非法對外擔保,毫無忌憚地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甚至于欺詐造假、利用信息不對稱大肆操縱股票價格、偷逃稅款、虛假投資、挪用資產等等行為的一個無法回避的誘因。 而對那些并不混跡于資本市場的問題富豪們,如果一個社會缺乏一個正常和公開的財富實現管道,那么,利用各自的“地緣優勢”來積累“原罪財富”也同樣是個“正常”選擇。 現在,全流通下的資本市場開啟了另外一扇門——全流通的實現正是體現資本市場公平的最好辦法,同時也是在公平的前提下完成財富實現的一條好的路徑。畢竟,股權分置的不復存在將導致制度性非對等條件下資本利得的消失。即使有人想要繞開法規,在規則外尋求規則也是不易的,因為市場化的機制下,市場的力量成為保證公平的另外一股力量。 當然,它帶來的還不止于此。 資本市場被定義的兩大功能是,定價功能和資源配置功能。而資源配置功能的實現要有財富效應和財富沖動為前提與基礎,缺少了這點,資源配置的動力顯然是不足的。而只有在整個社會去追求財富效應并有實現可能的情況下,資本市場也才能真正成為有效配置資源的場所,也才能促進市場本身的發展。這里,最好的標桿是去年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的無錫尚德的老板施正榮,這位“突然的中國首富”,上市當日身價就達到了160億元。而他并沒有過去那些富豪們正常的印記——“財富原罪”,而且在他愿意的情況下都可以自由套現,這才是真正的“陽光富豪”,也就是全流通時代實現財富的最好路徑。無疑,在新的資本市場下,施正榮可以成為那些有志于成為富豪的人們效法的榜樣。 當中國社會中“財富原罪”問題得以解決,也就是公平的前提得以體現,中國社會的貧富沖突才會釋然,中國社會也才能更為和諧與穩定。在這樣的背景下,全流通下的資本市場為這個使財富能夠正常實現的目標提供了可能。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