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證券高善文:資產重估與企業盈利大趨勢不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6日 00:33 中國證券報 | |||||||||
本報記者 朱茵 最新的5月份經濟數據已經明朗,加息、通脹等預期對于資本市場意味著什么?光大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分析認為,年初以來快速的貨幣供應增長,導致中國各類資產的全面重估,包括債券、古董、房地產、股票市場以及其他資產。巨大的歷史性資產重估浪潮遠沒有結束,很多重要的周期性行業,2006年盈利仍然處在系統性的下降過程中,但底部已
記者:中國廣義貨幣供應的增長在顯著加速,和信貸之間的背離明顯對整個經濟帶來的壓力和結果是什么? 高善文:從國際情況看,廣義貨幣的快速增長一定是資產重估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這有理論的支持也有大量的經驗數據。2002年到2004年,整個實體經濟層面的盈利能力在持續上升過程中,但2006年以來,無論是工業企業還是上市公司,企業盈利能力總體在下降過程中,更多的貨幣被主要擠壓到資本市場。無論是觀察廣義貨幣的增長、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調整還是觀察實體經濟的盈利變化,都可以證明資產重估過程遠遠沒有結束。 2006年信貸的反彈增長,在于我們兩個層面的低估:一是中國政府清理銀行資產負債表,以及在銀行改革方面的決心和能力;二是從今年以來我們看到資本充足率解決的銀行,特別是上市的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等在新增信貸上最有貢獻,沒有達到的銀行則在信貸上仍舊有壓抑。中國銀行的發行很快要結束,工商銀行最晚在明年上半年發行,這樣可以推斷的是,整個信貸投放向上增長的壓力將更大。明年上半年之前,信貸增長的壓力比較大,投資增長的壓力也比較大。 記者:從固定投資的角度來看,2006年整個固定資產的投放量將如何變化?2007年的通貨膨脹和宏觀經濟將受到怎樣的影響? 高善文:我們看到整個工業企業2006年盈利下降的繼續,投資愿望沖動下降。從行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數據來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以下特點:占比上升最快、對固定資產投資拉動最大的是鐵路運輸、建筑、基礎設施建設,更多是受到政府推動。投資加速的領域還集中在與消費密切相關的行業,比如食品加工,在這個層面上,2004年以來消費一直在加速,由于基本面的變化原因,他們的投資不難理解。投資顯著減速行業的重要特點是過剩,比如鋼鐵、水泥、玻璃、電解鋁等。 這對我們的啟示在于,盈利好的企業投資在加速,盈利差的企業投資在減速,也說明中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在增加,整個投資在行業上的調整高度市場化。 周期性行業的盈利惡化很可能正在結束,并將在2006年達到底部,我們有把握相信2007年將出現系統性上升。比如鋼鐵行業的盈利上升,并不意味著全面短缺,只是一個向正常水平回歸的過程,他們的盈利增長率至少要等于甚至大于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長率。由于這些過度過剩的周期性行業在整個資本市場的占比很大,它的利潤應該不會低于總體主營收入增長,因為其他的非周期性行業主營增長是毋庸置疑的,這就有可能導致明年的盈利增長很可能達到30%的水平。 記者:加息是否能夠壓制通貨膨脹的趨勢?帶來的影響是什么? 高善文:長期以來,中國的固定匯率導致PPI和美國的PPI高度一致,導致中國宏觀經濟的波動和中國貨幣供應聯系并不大。在固定匯率下,中國把貨幣政策外包給美聯儲,面對這個局面,中國人民銀行試圖通過加息來壓制通貨膨脹,意味著要通過加息來壓制美國甚至全球范圍的通貨膨脹,這樣的雄心可以理解,但完全無效。 我認為通脹和貨幣供應沒有關系,而應和產能過剩聯系起來。美國的PPI從去年11月份出現了上升,但中國在下跌,長期看這兩個價格走向一致,美元匯率的變動可以解釋美國PPI和歐元區以及日本之間差異的70%-80%。我們看到去年11月份以來,全球扣除中國的PPI 出現了系統性上升,并且這一過程明顯領先于中國。如果我們相信歷史的預測,則中國的PPI將上升,上升到和全球一致。 另外,美國PPI領先中國有半年的時間,中國的貿易順差出現了相當大的增長,與其說是反映了產能壓力,不如說是反映了全球PPI的上升和全球需求加速的壓力。微觀層面上有數據可以證明。相當有把握的是,兩個PPI的合攏必定是美國PPI的下降和中國PPI的上升來完成的。如果是美國拉動中國,則加息完全無效,貿易順差繼續擴大,更多的基礎貨幣、更多的資產重估壓力將出現。 記者:您判斷周期性行業的盈利低點已經出現,主導性的力量來自哪里?判斷依據是什么呢? 高善文:全球PPI的反轉將使得這一趨勢成立。去年以來全球工業增長加速,迄今為止,這一加速至少持續到今年年底,全球PPI帶動中國PPI,意味著周期性行業已經到了底部。背后更深刻的本質是:如果把這些數據放在一起,中國產能的上升非常快,但在全球并不是很大的因素,全球PPI的上升可能是大宗原材料的價格上升,成本推動因素明顯,但不是根本。 我的一個大膽推測是:中國的產能過剩是全球制造業向中國轉移的一部分。確定的證據是,電解鋁工廠的顯著下降、廣泛關閉,歐洲的電解鋁產能在消失。如果推廣,則意味著全球過剩產能轉移到了中國,因此放到全球范圍內,中國的產能問題并不是一個問題,否則價格很難上升。中國把貨幣政策外包給美國,而國際市場把制造業外包給中國,出現了雙向流動的過程。這些因素都說明周期性行業的底部已經出現,但具體是何種形式的反轉,還取決于明年全球主要工業國家的增長情況和中國的增長情況。 概括來說,中國貿易順差連續下降之日,就是中國資產重估即將結束之日。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