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各自為戰 行業協會在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4日 00: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 |||||||||
□王杰 在紡織品出口配額緊缺、人民幣升值及出口退稅稅率被傳下調的背景下,紡織品貿易又到了“好事多磨”的季節。在6月12日結束的第八屆“浙洽會”上,各自為戰的中國企業深感勢單力薄之苦。有識之士為此疾呼,有關行業協會應出面協調,以形成價格談判中的合力,“只有紡織服裝企業集體喊漲,取得定價權博弈中的決定權,才有可能為紡織企業贏得
看了這則消息,許多人感到困惑,我們不是有行業協會嗎,這些行業協會哪里去了呢?在紡織行業,不僅有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還有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中國麻紡行業協會、中國絲綢協會等等,這些行業協會為何沒能改變中國企業一盤散沙、各自為戰的被動局面? 在鐵礦石談判中,我們也面臨著同樣的困惑。在以寶鋼集團為代表的中方企業與國外鐵礦石巨頭談判的時候,國內一些鋼鐵企業卻不斷向外方拋媚眼———這是談判對手敢于對中國強硬的原因之一。更有甚者,一些鐵礦石企業趁機囤積鐵礦石,哄抬價格,自挖墻腳,致使我國鋼鐵企業腹背受敵,陷于被動。面對這種混亂的局面,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為何始終不能“一統江湖”? 這其實暴露出我國行業協會自身的局限性———行業協會并不被本行業所認可,因而,也就不具備足以“一統江湖”的權威和影響力。 在發達國家,行業協會往往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是企業為了更好地生存與發展,為了謀取和增加自身的共同利益,自愿結合而形成的民間組織。但在我國,許多行業協會則是在“體制內生成”的,是一次次政府機構改革的產物。相關研究表明,我國每次機構改革總是將行業性管理部門改成行業協會,以行業協會名義從事行業管理,也就是說,我們的許多行業協會都是從政府機構中衍生出來的,并且現在依然與政府保持著密切聯系,故被稱為“二政府”。 由于我們的行業協會并不是同行業的各個企業自愿組建而成的,它就不具有真正的行業代表性,或者說,其代表性資格并不被整個行業所承認,因而,權威性便大打折扣。有了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紡織企業依然各自為戰;有了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鋼鐵企業照樣散沙一盤,內訌不斷,原因就在于此。 如果我們的行業協會不被行業內企業所認可,行業協會將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目前,我建議采取如下措施改變這一現狀: 其一,行政權力應逐步從行業協會中退出,強化行業協會的獨立性,使行業協會盡快實現市場化角色的回歸。其二,行業協會不僅應吸納國有企業,也應廣泛吸納民企,使行業協會涵蓋范圍更廣泛,成為真正能代表本行業的協會而不再是殘缺的協會,以從根本上解決行業協會的代表性資格問題。其三,行業協會應多借鑒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經驗,更好地為行業內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使行業協會的服務職能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增強行業協會的影響力,塑造行業協會的權威,使行業協會真正成為在本行業一言九鼎的經濟組織。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