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博弈 制度永遠最重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3日 02:02 中國證券報 | |||||||||
出現DB政策這樣一個公共決策的博弈過程和博弈結果使人們不能不認為,在企業年金政策方面這是政府貼現率不斷走高的一個表現,其誤導作用的后果將是嚴重的,其產生的不利影響將是多重的,比如,資本市場很可能從此將喪失一次重要的獲取長期性資金的機會;企業年金制度從此將走向了另一條道路并很可能像美國和英國那樣建立一個國家擔保公司,國家背上一個永久的財政包袱
據美國ICI研究所2006年2月9日披露的數據和2005年度報告統計,截止到2005年,全世界共同基金資產總規模為17.28萬億美元,美國占55%即近10萬億美元。而1974年在頒布《雇員退休收入安全法案》時只有358億美元,30年時間增長了300多倍。美國資本市場迅速發展的歷史說明,制度是重要的,有什么樣的制度就有什么樣的結果;規則是重要的,只要規則變了,游戲結果就要隨之發生變化;還說明,制定制度和規則的政府更是非常重要的,政策制定反了游戲結果就反了,規則制定錯了社會長期利益就違背了。 美國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首先得益于企業年金的蓬勃發展;而企業年金的發展主要體現在DC型信托制的迅速膨脹;而推動DC型信托制企業年金發展發揮重要作用的立法主要是1974年的《雇員退休收入安全法案》(ERISA)。 那么ERISA是怎么規定的呢? 美國ERISA的強制性規定 美國1974年頒布的ERISA對企業年金的信托形式做了嚴格的強制性規定。第29章《勞工》第403條第1103款《建立信托》第a節《以信托形式持有的計劃資產與受托人的權利》明確規定:“除了b節規定的《例外》以外,計劃的所有資產都需以信托形式由一個或多個受托人持有。受托人的任命如同本章第1102(a)所規定的,既可以信托工具的形式也可以計劃工具的形式,還可以任命個人,如果他接受任命的話。受托人享有排他性的壟斷權利來經營和管理計劃的資產”。 美國資本市場之所以有今天,美國員工之所以養老資產充足(截止到2004年,美國5400萬個家庭中9200萬人持有共同基金,60歲員工的平均退休賬戶余額為17萬元),1974年頒布的ERISA確立的信托制度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沒有1974年這個法案,就沒有美國今天的養老金市場。 美國1974年《雇員退休收入安全法案》說明,立法導向是重要的,立法內容是重要的。 立法中的兩個問題 我國改革進行到這個深水區的子系統攻堅戰時,制定的政策之所以出現許多問題和受到質疑,是由許多原因造成的。歸納起來,導致出現較高貼現率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政出多門,局部利益至上,中央權威下降。政府的產出與投入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比改革初期好多了———這是政府與社會之間的交流和博弈。但目前最大的問題來自于政府內部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和交流的缺乏,來自于政府各部門之間的博弈。在這“第二輪”的“政出多門”窘局中,由于政策內容和立法內容逐漸專門化和技術化,國務院立法部門很難親自操刀,部門之爭難以仲裁,從而造成了中央權威逐漸下降的事實:跨部際的協調出現真空,跨部際的部門缺位,這使人們想起當年的體改委在這方面曾發揮過重要的作用。 發達國家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一般是通過聽證會制度予以解決。由于沒有這樣一個制度和較強的專業技術原因,就只能以部門草稿為主,或聽之任之,或替而代之,缺乏第三方公允和獨立的判斷與仲裁。部門為自己立法等于是自己為自己開藥方,其貼現率必然要高于國務院的角度,高于全社會的貼現率。 急功近利,短期行為。部門為自己立法,有利有弊,利在于部門立法更貼近于實際,更了解情況;但同時,由于企業和機構的貼現率必定高于社會貼現率,這也會影響到政策制定的部門人員,于是部門貼現率就一般偏向于走高而不是走低。而問題在于,部門立法一旦出現不斷走高的貼現率就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為它代表的國家立法,將造成嚴重的后果和社會危害:人們思想產生混亂,對預期產生誤導,對未來失去信心。設想一個被醫生宣判不治之癥的病人,在余命不多時作出的任何決定都可能使其貼現率非常之高,甚至可以基本不計任何成本不考慮任何后果。于是,市場主體急功近利的心態,短期利益的行為等等就表現在各個方面;當前一個典型的表現是“圈現錢”的心態充斥市場和企業之中。 由此可見,只有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才能站得高看得遠,制定的政策才能比較接近于社會貼現率,不產生社會誤導;否則,它反過來對企業又會帶來更高貼現率的短期行為,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DB政策具有一定的誤導作用 DB制度將產生諸多負面效應。對社會貼現率能產生什么影響是評估一項公共政策的一個重要標準,雖然還沒有一套量化的分析方法。出現DB政策這樣一個公共決策的博弈過程和博弈結果使人們不能不認為,在企業年金政策方面這是政府貼現率不斷走高的一個表現,其誤導作用的后果將是嚴重的,其產生的不利影響將是多重的,比如,市場主體“圈現錢”的心態再次泛起,對投資信心產生不良影響;短期內可能一時滿足了某一部分市場需求,但長期內將扭曲資源配置;資本市場很可能從此將喪失一次重要的獲取長期性資金的機會;企業年金制度從此將走向了另一條道路并很可能像美國和英國那樣建立一個國家擔保公司,國家背上一個永久的財政包袱,等等。 自毀長城與政策無序。法律制度的本質是由一定歷史階段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雖然她不能超越歷史條件的局限性,以此作為制度滯后性的一個借口;但也不能對某些被歷史和實踐無數次證明已經是落后的事物完全聽其自然,甚至予以庇護,而應發揮政府的主導型作用,確立正確的制度導向。盡管我們無力也無意去改變什么法系,但也不應沒有一個明確的制度目標,甚至更不應出現“自毀長城”的政策無序狀態。 防止出現另一個制度陷阱。在建立包括企業年金的“大社保”制度框架過程中如何走出一條適合國情的正確道路,將始終是應該注意的問題。 我們研究DB的劣勢和DC的優勢,這僅是一個開始。我們剛剛建立起企業年金制度,在漫長的征途中,還會存在許多其它制度陷阱。就目前我們的任務來講,還應防止出現某種混合型企業年金制度,因為從本質上講,這些混合制也屬DB型,長期內也是一個制度陷阱,它將導致產生與DB幾乎完全一樣的問題,在英美也是國家擔保公司的對象,是國家的一個財政包袱。在企業年金真正在市場開始運作的時候,有關監管部門對這種變通的DB制應保持警惕。 保險機構在社會保障制度中的前途。從國外的發展歷程來看,保險機構在企業年金的初期階段確實曾是DB的主要經辦人,這是一個事實;但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和企業年金市場的發展,在勞動力流動性和回報率的雙重壓力下,保險機構的市場份額不斷下滑;保險機構的功能從一站式經辦,逐漸過渡到以提供年金產品為主,這個“二階段”過程在英美發達國家也是一個事實,此其一。 對我國保險機構來說,短期內在市場上它無疑是最具有實力和吸引力的一個市場主體,但長期看,老齡化、獨生子女政策,市場的無序,企業生命周期等都將使DB政策最終可能成為保險機構的財務包袱,即使生命表不斷調整,但其滯后性是固有的,所以,市場份額的減少對保險機構來說也是不可避免的,這是發達國家的經歷所證明的一個規律,此其二; 其三,利用大數法則提供養老金市場的年金產品是保險機構的天職,所以,退休資產市場的永恒主題;即使在目前,隨著政府債券發行制度的不斷完善,這也不是不可能的,因為接續DC型制度的主體只能是保險機構(指購買年金產品);況且,基本社會保障制度個人賬戶資金不管計發辦法如何調整,都難以滿足退休余命不斷增長的現實需要,當發展到一定階段時,賬戶資金走向金融市場選購年金產品是一個遲早要出現的發展大趨勢。這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未雨綢繆,金融創新,一些發達國家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 幾個深層思考的問題 信托制的擴張性勢不可擋。200多年的歷史尤其是20世紀以來的歷史證明,普通法傳統中的信托概念在大陸法傳統國家中一直是程度不同地采取擴張的態勢,大陸法系傳統國家從未中斷過繼受來自普通法系的信托因素。大陸法系國家采取DC型信托制企業年金是個大趨勢,勢不可擋。 最大限度地發揮信托養老金制度所應有的價值和功能。盡管普通法系的信托概念在大陸法系國家的運用效果不一,但一些拉美國家成功的案例說明,在企業年金和福利制度中我國應最大限度地發揮信托在普通法系中所應有的價值,擴大信托用途的范圍,實現信托的全部功能,以造福子孫后代。 我們面臨著嚴重的挑戰。信托不僅是一個制度,也是一種觀念。信托觀念的擴張向大陸法傳統的我國提出了挑戰。在我們這樣一個沒有信托制度背景和信托文化傳統的國度里繼受信托制度,在我們這樣一個既沒有企業年金又沒有什么養老金信托可言的國度里建立一個DC型信托制養老金制度,我們將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同時也是一次機遇;大陸法傳統的道路依賴和對信托制度的陌生很可能導致我們的福利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走上另一條道路。 法律體系與經濟體系的協同。我國私法體系和經濟體系都在飛速地不斷完善過程之中。法律制度與經濟制度的建立應協同考慮,用科學發展觀統領,而不應各自為戰,這是政策制訂者和立法者的共同任務。加入WTO市場開放以后,我們這個大陸法系傳統國家將不可避免地面對來自普通法的制度規則、經營理念和文化觀念的沖擊;價值判斷和目標選擇要求我們需將法律體系與經濟體系的建設共同考慮進來,以適應和參與國際經濟的競爭。 通過信托制企業年金建立起信托文化和信托精神。我們缺乏的不僅是一個信托制企業年金制度,更是信托精神;我們當前建立的不僅是一個DC型信托制企業年金,也是通過它建立一個信托文化;沒有信托精神就不能建立起一個有效的財產制度和資本市場,就很難建立一個造福子孫后代的福利制度。否則,即使一時建立了一個DC型信托制度,那么,它也會流于形式、變味、虛假、直至夭折。 美國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首先得益于企業年金的蓬勃發展;而企業年金的發展主要體現在DC型信托制的迅速膨脹。美國資本市場迅速發展的歷史說明,制度是重要的,有什么樣的制度就有什么樣的結果;規則是重要的,只要規則變了,游戲結果就要隨之發生變化制定制度和規則的政府更是非常重要的,政策制定反了游戲結果就翻了,規則制定錯了就社會長期利益就違背了 信托不僅是一個制度,也是一種觀念。信托觀念的擴張向大陸法傳統的我國提出了挑戰。在我們這樣一個沒有信托制度背景和信托文化傳統的國度里繼受信托制度,在我們這樣一個既沒有企業年金又沒有什么養老金信托可言的國度里建立一個DC型信托制養老金制度,我們將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同時也是一次機遇;大陸法傳統的道路依賴和對信托制度的陌生很可能導致我們的福利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走上另一條道路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