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 > 正文
 

印度當地資金平倉殺盤 亞太股市昨出現股災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9日 09:11 揚子晚報

  美洲周三和亞洲、歐洲周四似乎在克隆前一天走勢,美股仍然下跌,但跌幅不大。全球股市尤其是亞太股市卻加速崩跌,迎來不折不扣的"黑色星期四"。美國周三道指跌0.7%至10931點,標普500跌0.6%,納指跌0.5%。美股下跌一為加息預期,二為美國在經濟可能減溫情況下執意要加息。

  美聯儲官員頻頻發話擔心通脹

  美國亞特蘭大分區美聯儲行長Jack Guynn表示通脹令人擔心,這是本周第四位發布此類看法的美聯儲官員,這表明美聯儲可能升息,不管經濟狀況如何。

  "金融市場最大的擔心是美聯儲在經濟增長減速的時候繼續升息,"Fifth Third

資產管理公司幫助管理220億美元資產的首席投資策略師John Augustine說,"投資者離場觀望美聯儲動作。"

  昨日,美洲股市全面下跌,圣保羅交易所指數慘跌3.5%,"商品股市"墨西哥城綜指跌2.1%,加拿大TSX綜指跌1.6%,阿根廷MERVAL指數跌1.6%,哥倫比亞IGBC綜指跌6.9%。周四截至北京時間19:26,倫敦金融時報指數跌1.7%,巴黎CAC指數跌1.8%,法蘭克福DAX指數跌2.2%。跌得最猛的是石油股市挪威的OBX股指,跌5.5%。跌得狠的還有奧地利ATX指數跌4.1%,以及俄羅斯RTS指數跌4.2%。另外,歐洲央行周四升息一碼,雖然低于一般預期的兩碼,但歐股并未回升。

  亞太股市昨出現股災

  先看跌幅,日經指數跌463點,跌幅3.1%,是一年來最大跌幅。澳大利亞澳證200指數跌2.4%,首爾綜指跌3.5%,雅加達綜指跌3.6%,孟買SENSEX指數再殺4.7%,馬尼拉綜指跌2.8%。新、馬、泰股市分別跌2.5%、0.7%、1.8%。其它股市除越南證交所指數漲0.7%外,全部下跌。

  印度股市無疑受到關注,其前期政策底在周三早被沽穿,周四更是在暴倉盤打壓下加速下跌。印度當地基金賣超1.7億美元股票,連3天賣超。駐印度的ABN Amro Asset Management(India)Ltd.基金經理人Mihir Vora說:"全球股市的隱憂就是升息。印度當地的基金如果贖回賣壓加重,股市會更慘。"

  韓國股市的跌幅是兩年來最大的,且收在7個月最低點。韓股大跌和外圍有關,也和該國意外加息有關,周四韓國央行意外提高指標利率0.25個百分點,到三年高點的4.25%,目的是壓抑通脹。

  彭博社事前調查9位分析師中,僅3位預料會升息。這是韓國央行9個月內第四次升息。政府預測,韓國2006年經濟增長率可由去年的4%增為5%。

  外資紛紛逃離亞洲

  與1997年那一波外資抽逃似曾相識,5月以來,外資在臺灣進進出出,方向顯得相當模糊。5月前2周還有凈匯入18.36億美元,但其后2周外資轉出臺灣資金超過19億美元。

  印度方面情況更不好,外資今年已撤出一半,在5月11日至6月1日間外資抽逃最嚴重,而最近的殺跌即有外資出走因素,也有印度當地資金平倉殺盤。

  瑞銀

證券原先預期,亞股已經反應美國升息題材,但是最近柏南克的發言轉為更激進,亞股恐怕還要受到"騷擾",亞股還有下跌風險。瑞信證券說的較有意思:"柏南克壞就壞在和鷹派太靠攏了,因為大多數的研究機構都預期,美國升息最多到5.5%。"雷曼兄弟也支持這項觀點,其稱:"美國今年第1季經濟大幅反彈,但可能會在下半年減速。"

  話雖如此,但美國還是這么做了。至于為什么這么做,非外人可知,這可能是種轉嫁危機手法。美國先吹大泡沫,讓亞太跟進這種泡沫,然后由對沖基金出面收網,這也不是第一回了。

  這不,美林分析師稱美債今年表現將優于歐洲和日本公債,美林全球利率策略主管James Caron表示,"今年可能是美債年。"美債10年期品種收益率在5月12日達到4年最高點,最近雖小有下降,但仍是4年來高檔,吸引力確今非昔比,漲得高高在上的亞太股市吸引力能比得上嗎?

  在外資來去如風的"騷擾"下,亞太幣種最近表現疲弱,韓元連跌兩天,共跌1.1%;新加坡元連跌四天,共跌1.4%;泰銖連跌三天,共跌1.0%。我國新臺幣連跌三天,共跌1.4%。(鄭步春)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