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交易所胎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8日 17:27 《經濟》雜志 | |||||||||
如果倫交所與泛歐證交所真的達成并購交易,那么這意味著第一個全球性跨國證券交易市場平臺由此建立,全球證券交易所的競爭格局也將因此而改變 文/陳支農 新年以來,一場全球范圍的證券交易所并購戰狼煙四起,世界證券交易所的競爭格局
爭搶倫交所 3月10日以來,納斯達克向倫敦證交所提出每股9.5英鎊現金,總計24億英鎊(42億美元)的收購要約,并與后者的股東們展開多次商談,甚至慷慨表示向其提供新公司的股票。 但是這家擁有205年歷史的歐洲最古老的證交所卻保持著英國人慣有的矜持,不肯輕易就范。在回絕了納斯達克的收購要約后,倫敦證交所首席執行官克拉拉·弗斯正考慮恢復與泛歐證券交易所(由巴黎、阿姆斯特丹及布魯塞爾證交所合并而來)的收購談判。 納斯達克方面則認為,該提議對股東、上市公司和交易團體均頗具吸引力;對倫敦證交所也十分有利,因為迄今為止,尚無其他公司的報價高于納斯達克。 早在2002年,納斯達克就與倫交所進行過并購談判。據悉,紐交所也已委托花旗集團就競購倫交所的可能性進行評估。有消息猜測,倫敦證交所之所以欲擒故縱,促使納斯達克抬高出價引發收購大戰,最終用意是迫使尚未開價的紐約證交所提出更高出價。 近幾年,除了納斯達克,還有眾多身份顯赫的追求者渴望牽手倫敦證交所。最早要求和倫敦證交所聯姻是德國證券交易所,1998年德國證交所首次提出與倫敦證交所聯盟的提議被拒絕;2000年10月,瑞典OMX交易所打算出資10.6億英鎊收購倫交所未果;2004年12月,倫交所再次拒絕德國證交所13.5億英鎊的收購報價,泛歐證券交易所同時進入與倫交所開始收購談判;2005年8月,澳大利亞麥格理銀行宣布有意收購倫敦證交所。同年12月,倫敦證交所拒絕麥格理每股580便士,總計26億多美元的收購報價。 超級交易所 據英國《衛報》4月9日報道,倫敦交易所和總部位于巴黎的泛歐證券交易所日前正在就全股對等合并而舉行秘密談判。這樁交易將會締造出一個價值約達105億美元的歐洲超級交易所。相關的并購細節探討正在泛歐交易所的財務顧問公司摩根·斯坦利和代表倫敦交易所的美林公司之間展開。這項交易可能在5月23日的歐洲交易所年度股東大會之前得到推動。大部分倫交所股東對此計劃表示支持。 消息顯示,在并購歐洲交易所的事件中,倫敦交易所的股價將達到每股12英鎊。倫敦交易所48歲的女性首席執行官克拉拉·弗斯更是有機會得到任命,繼續執掌倫敦交易所。 早于一年多前就向倫交所發出了并購信號的泛歐證交所,以并購后帶來的巨額成本優勢對倫交所加以爭取。一旦歐交所與倫交所合并成功,將會誕生一個在歐洲業界稱冠的交易所。歐交所將以倫交所市價進行收購,該所也會向股東回購14億英鎊的股份,最終令兩所的市值相近,這也就相當于是對等并購。 過去一段時間里,泛洲交易所和德國交易所之間也曾經就并購事宜展開談判,但是后來談判因為一些問題而停滯不前。歐洲交易所與倫敦交易所秘密洽談的消息給德交所帶來了一些壓力。 目前來看,歐交所與倫交所的并購仍然面對一大障礙,那就是擁有歐交所20%股權的股東,他們一直向歐交所施加壓力,要求與德交所合并。 待價而沽 4月11日,美國納斯達克以4.477億英鎊的價格出人意料地購入倫交所14.99%的股份,成為倫交所第一大股東。此舉猶如一枚炸彈,在全球金融市場引發強烈震蕩和反響,有關倫交所未來命運的預測出現了多個不同版本,其中呼聲最高的就是,這家歐洲最大的現貨股票市場將與納斯達克“聯姻”。 繼倫交所兩周前拒絕了納斯達克24億英鎊的收購要約后,這家美國交易所11日意外參股倫交所,將其首席執行官克拉拉·弗斯重新拉回到談判桌前。 但倫交所急于表明,圍繞交易所控制權的爭奪還遠遠沒有結束。當地時間4月12日,倫敦證券交易所發表聲明稱,目前該所還是一家獨立且發展前景強勁的交易所,并可能與其他有意收購方進行合并,從而為股東和消費者爭取額外的價值。 該所證實,正在與其他證券交易所就合并一事進行商談。聲明中稱,其董事會正在尋找包括與其他各大交易所進行磋商等其他選擇,從而為股東和消費者爭取額外的價值。董事會認為,目前的股價未能完全反映該交易所的發展前景、獨有的經銷權及戰略選擇等。 倫交所在全球范圍內的“招親”由來已久。此前,泛歐交易所已經與倫交所就合并進行對話,但倫交所堅持認為泛歐的出價沒有準確反映其價值。而納斯達克參股倫交所,可能會推動泛歐和德意志交易所的合并,因為納斯達克每股11.75英鎊的買價比之前泛歐的出價高出不少。 紐約證交所是倫交所的另一大“青睞者”。在納斯達克購入倫敦證交所股權后不久,倫交所就與紐約證交所進行了商洽。紐約證交所是納斯達克的對手,規模比納斯達克大。 世界證交所格局將變 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資本會不斷打破地域概念,呈現出大者愈大、強者愈強的趨勢。因此,今后很有可能會有許多小證券交易所被大的交易所兼并,進而發展成全球性的證券交易所。 盡管說在全球化過程有出現全球性的證券交易所的可能,目前還是有許多因素在阻礙它的產生。由于證券交易所對所有國家來說,是一個國家資本的重要運營平臺,以及國家的關鍵部門和經濟命脈,任何一個國家都會對這樣的資本市場進行保護,即使經濟全球化使得證券交易所之間的整合成為必然,這種并購即使在市場上得到認可,政府也會出于政治的考慮在背后進行干預,使得并購困難重重。又由于兼并國外證券交易所也存在技術方面的問題。這包括各個國家的貨幣差異、匯率問題、交易技術水平、交易時間不同等許多方面的問題。 所以目前來看,在歐盟范圍內進行這種并購可能會容易些,而在其他地區進行這樣的并購則不現實。除非真的全球化完全實現,沒有了國界才有可能。但我們必須看到,今后各大證券交易所之間在交易方式、交易品種、采用新技術和創新方式等諸多方面將越來越相似。 在歐洲,除了倫敦證交所、德國證交所和泛歐三大交易所外,還有大大小小交易所19個,共有22個。德國證交所和泛歐證交所都試圖并購及和倫交所進行聯盟合作,其實反映出了歐洲交易所市場巨大的整合需要。隨著歐洲經濟及政治一體化的不斷推進,歐洲越來越需要一個經過整合的、實力更強的綜合交易所,也只有如此,才可能與以紐約證交所為首的美國交易所展開真正的競爭。 目前,倫敦證券交易所的日交易額僅次于紐約和東京兩地證交所,是世界第三大證券交易所。有關資料顯示,截至2005年10月,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市值總額達2.56萬億美元。如果倫交所與泛歐證交所真的達成并購交易,那么這將意味著第一個全球性跨國證券交易市場平臺將由此建立,全球證券交易所的競爭格局也將因此而改變。 從長遠來看,歐洲三大交易所最終合而為一不是沒有可能。與美國紐交所一枝獨秀的情況不同,歐洲的交易所規模大多相差不大,因此通過合并減少無謂競爭顯得尤為重要。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