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 > 正文
 

債市震蕩下行趨勢加快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7日 05:42 中國證券報

  北京中匯銀 林娜

  目前,債券市場的最大風險是政策變動的不確定性。當前的宏觀金融出現了一些問題,預計緊縮政策將會逐漸加碼,債券市場震蕩下行或將加快。

  宏觀金融問題凸現

  根據央行和信息中心等權威報告不難看出,當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市場流動性過多、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國際收支不平衡。宏觀經濟并沒有出現大的問題,只是有經濟發展過熱的潛在可能,而這種可能來自于金融運行。

  宏觀金融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市場流動性過多。根據貨幣供給的兩個渠道分析,我國市場流動性過多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成功、銀行業資本充足率的提高,增強了信貸擴張需求;二是外匯流入較多。外匯之所以會過多的流入,主要原因是對

人民幣匯率升值的預期。

  所以,金融問題具體表現為兩方面,一個是國內信貸增長過快,另一個是人民幣匯率存在被低估的可能。這兩個金融問題分別表現在實體經濟則是,信貸增長過快進一步推動固定資產投資,短期內人民幣匯率被低估進一步推動國際收支的不平衡。

  多種調控手段效果均不強

  當前金融問題已經在經濟領域逐漸顯現,為今后宏觀經濟運行埋下了通脹隱患,所以解決這兩個金融問題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為了控制信貸迅速擴張,首先,央行已經于4月底提高了基準貸款利率,這是從抑制貸款需求角度來減速信貸的過快擴張。但是我國一直處于低利率環境,投資的利率敏感性、尤其是政府投資的利率敏感性不強。面對投資的膨脹,提升基準貸款利率的政策力度顯然過于弱小。

  其次,央行又多次進行窗口指導,提示銀行業信貸風險,這是一種行政性的手段,是一種軟約束手段,所起作用也是暫時的,調控力度不強。

  再次,央行向數家商業銀行定向發行了1000億元的一年期央行票據,五部委聯合出臺叫停與地方政府投資關系密切的打捆貸款,這些雖然稱得上是市場化手段,但是力度還是相當弱小。

  為了緩解

人民幣升值預期,央行主要手段是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也提及“人民幣匯率彈性顯著增強,與國際主要貨幣之間匯率聯動關系明顯”。同時積極建設匯率靈活波動的市場環境,例如即期外匯市場引入做市商制度和詢價交易方式、加快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等。但截至目前,出臺的這些政策措施,對于解決市場流動性過多仍然微不足道。

  緊縮政策將會逐漸加碼

  筆者認為,決策層之所以會采取如此弱的力度措施來治理宏觀問題,主要原因有:當前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處于轉軌時期,

股權分置改革成績初顯,再融資也開始啟動,熱錢的流入壓力依然很大,因此國家選取的是一種漸進的方式來解決宏觀中出現的問題。也就是說,解決金融問題的同時要保證經濟運行的平穩,緊縮的政策將會逐漸添加。

  為了控制信貸迅速擴張,相對于之前的幾種政策措施而言,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應該對信貸的控制具有明顯效果。但是,理論上法定準備金率是宏觀調控的一劑猛藥,為了保證經濟的平穩運行,在“漸進式緊縮”的調控方式下,如果采用該政策,筆者傾向于調整0.5或者1個點。

  另一方面,金融機構的超儲率正在逐漸下降,一季度末超額準備金率為3%,而4月份末該數值為2.4%,低水平的超儲率環境下,有利于法定準備金率政策工具的傳導。

  面對信貸增長過快遲遲難以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法定準備金率上提的政策存在著隨時出臺的可能。不能僅僅因為前面陸續出臺的一系列緊縮措施,而弱化該政策出臺的可能性。在頻繁遭受緊縮政策的環境下,市場已經提前消化這種政策效果,這時候出臺法定準備金政策,迎合市場預期,起到減緩信貸過快增長作用的同時,經濟、資本市場也不至于發生過大的波動。

  債市震蕩下行趨勢或許加快

  緊縮政策并不會一步到位,而是一種漸進式的逐漸增強的趨緊過程。在一些大力度的政策措施(上調準備金率、基準存貸利率、匯率等)出臺之間,窗口指導、公開市場操作將成為主要手段。

  資金面方面,首先,今年以來債券供給不斷增多,一季度債券市場累計發行各類債券3162億元,同比增長49.9%;其次,在“大力發展債券市場”精神指引下,信用債券還會得到進一步發展,去年的短融就已經體現出央行發展公司債市場的決心;再次,短期來看,今后每周到期央票的量較以前有所減少;最后,長期來看,外匯增長可能隨著經濟增長方式有所減慢、外匯儲備的分流也將削弱債市資金的供給。不論從短期還是長期來看,資金面也不利于債市持續走強。

  所以,未來債券市場下行應當是一個趨勢。但是,短期來看,資金面供大于求的狀況不會逆轉,急速下挫的可能性不大,仍以震蕩為主要走勢。而有鑒于緊縮政策的不斷增強,以及接下來市場資金面可能逐漸出現的一些變動,債市震蕩下行的趨勢可能加快。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