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債市單邊下挫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6日 06:12 中國證券報 | |||||||||
本報記者 陳繼先 上海報道 昨日,銀行間和交易所兩大債市表現(xiàn)“冰火兩重天”。上證國債指數(shù)和企債指數(shù)在周五大幅下挫后昨日雙雙再度陰跌,而銀行間債券整體微幅上揚。 受央行上周公布一季度貨幣政策執(zhí)行報告釋放的貨幣政策緊縮信號影響,昨日上證
相比之下銀行間債市境況要好得多。盡管銀行間債市也是受到來自央行緊縮貨幣政策預(yù)期的影響,但并未下跌,反而有所上漲,銀行間紅頂國債指數(shù)和債券綜合指數(shù)分別上漲了0.03%和0.02%。銀行間債券市場抵御風(fēng)險的能力明顯高于交易所。 拖累交易所債市的主要是非跨市場國債品種。行情顯示,昨日交易所成交量較大的品種是21國債15、20國債10、02國債10等,都是在交易所托管流通的非跨市場品種,也都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下挫。如剩余期限在2.5年左右的21國債15成交量達到了1.4億,其收盤價較上周五下挫了0.06%,成交價竟然逼近了100面值,為100.23元。其他非跨市場國債品種也有出現(xiàn)了放量下跌的情況。這就說明,投資者對非跨市場國債的過度拋售,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交易所債市的下跌。 那么,交易所非跨市場債券為何遭受“市場歧視”?有市場人士認(rèn)為主要是流動性限制。 因為流動性差異,同樣品種的債券,托管在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其價格就明顯不同。比如,05國債05在銀行間市場成交價是103.99元,在交易所則只有103.1元,每張相差9毛錢。其中原因一方面是兩個市場定價機制差異所致,另一方面則主要是流動性差異。銀行間債市流動性要高于交易所。同樣在交易所,跨市場債券的流動性又高于非跨市場債券,因為跨市場債券可以被機構(gòu)“轉(zhuǎn)”到銀行間債市去獲取價差。 不過,該人士認(rèn)為市場對非跨市場國債反應(yīng)有些過度,其價值明顯低估。以21國債15為例,該券到期期限2.5年,到期收益率為2.9%。如果按照昨日市場正常水平測算,這一期限的國債到期收益率應(yīng)該是2.6%左右,因此低估了30個基點左右。相似的情況在20國債10上也有,該券昨日收盤價為100.18,剩余期限1.44年,到期收益率2.5%,也比正常水平高了30個基點。 也有分析人士認(rèn)為,導(dǎo)致交易所債市單邊下跌的可能還有資金面因素。本周是全流通新股發(fā)行第一周,交易所債市的部分個人和企業(yè)投資者開始“轉(zhuǎn)戰(zhàn)”新股投資,近期交易所債市就頻頻飛出小額拋單。以上證所成交量最大的國債010115為例,20手以下的拋單估計占了四分之一。國泰君安債券部的一位交易員認(rèn)為,這樣的單子很多都是散戶投資者所為,機構(gòu)出單不會這么分散。換言之,部分資金從債市分流加劇了交易所債市的單邊下跌。 這從另一角度也反映出交易所債市對風(fēng)險的抵御能力正在逐漸削弱。在銀行間市場有實力雄厚的銀行參與債券做市,接盤力量大,抗風(fēng)險能力強,而在交易所市場,“幾千萬的資金量就能完全主導(dǎo)某些債券的定價權(quán)”。如果市場一有風(fēng)吹草動,可能就會誘發(fā)交易所國債品種劇烈波動。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nèi)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gòu)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fēng)險自擔(dā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