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疏浚暫停上市引起市場思考 是先例還是特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31日 23:15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未來數年內,類似中港疏浚控制人欲整體上市而引發旗下企業私有化將成為普遍現象。 本報記者 莫 菲 上海報道 “中港疏浚主動申請IPO暫緩實施所引起市場的思考,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一位投行人士對記者說道。
據本報調查,原定本周二發行的滬市主板IPO第一股——中港疏浚,突然在上周五向證監會提出暫緩發行,其原因是公司實際控制人——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計劃赴港整體上市。 “自中國資本市場開創以來,幾乎沒有一家已經過審核,并通過發審會即將IPO的公司主動向證監會提出暫緩發行申請,因舉報信被動暫緩發行的倒有許多。”上述研究人士表示,這是先例,但不是特例。 “在國家鼓勵國有大中型優質企業產業整合的宏觀背景下,未來數年內,類似中港疏浚控制人欲整體上市而引發旗下企業私有化(不上市或者退市)事件將成為普遍現象。”上述人士分析。 優質企業“境外化”? “要防止優質企業境外化現象。”北京科技大學白津夫教授在談到“當前國有企業改革應當防止的幾個傾向”時表示。 目前,境外上市籌資的中國企業已達497家,到2005年底,總市值約為4805.96億美元。 而同期境內滬深兩市A股企業數量為1358家,總市值4180.856億美元,其中可流通市值約1243.41億美元。按可流通市值比較,境外市場規模已是國內市場的3.87倍。 近年來,企業境外上市增勢迅猛,2003年中國企業境外新上市(IPO)的數量為48家,籌資金額約70億美元;2004年增至84家,籌資金額111.51億美元,2004年比2003年增長了75%。2005年仍勢頭強勁,僅第二季度就有14家企業分別在境外上市,全年境外上市企業達到69家。雖然數量比上年有所下降,但籌資額約為210億美元,同比增幅超過80%。 “這說明境外上市企業的規模和質量都有所提高。”白津夫認為。 據調查,目前正準備赴境外上市的企業還有上千家。而這些企業中不乏大中型優質公司。 A股市場吸引力悖論 “問題不在于為謀求交建集團整體上市而使中港疏浚服從大局,而是類似交建集團對國家GDP產生影響的大型藍籌公司,是否能讓國內投資者充分分享,成為A股市場的中流砥柱,”一位基金經理分析。交建集團國務院國資委的169家央企之一,注冊資本45億元人民幣,擁有35家全資子公司,集團資產總額近700億元。 A股市場吸引力在減弱嗎?說法似乎不合情理。 某券商研究員表示:“第一,隨著股改的進行,中國資本市場環境和制度正在完善;第二,融資大門重開,可排除因國內資本市場無融資渠道而轉投海外上市之說;第三,海外資金不斷涌入A股市場購買股票,這些表示A股市場吸引力在不斷增加。” 申萬研究所人士分析認為,一家公司選擇哪個市場上市,最要緊的是考慮哪個市場對公司的融資規模、成本和未來的發展更為有利。 從公司層面分析,A股市場的吸引力仍有可待提升之處。 第一,海外大部分資本市場發行上市的步驟和時間仍比國內短; 第二,考慮到優質國企未來與國外同行業競爭,爭全球定價權或話語權,國企需要引入海外戰略投資者,走出去迎接挑戰。因此,IPO時直接引入國際投資不失為一策略; 第三,鑒于海外市場對中國大型資源股的熱捧,以及中石化等股票發行經驗(中石化A股發行規模117.6億人民幣;H股發行規模約288億),公司自然會選擇香港; 第四,也是十分關鍵的一點,中國國企高管的股權激勵機制尚未真正展開。 “證監會已發布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但國資委尚未公布國內上市的國有企業如何做股權激勵的相關辦法。”某國有上市公司人士表示。 “從高管個人立場上考慮,他們會傾向于上市后立即可做股權激勵的境外資本市場,但這不是主要原因。優質企業境外上市,給國內投資者證監會應當鼓勵優質企業境外上市。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