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 > 正文
 

蓄勢突破還是下跌臨近?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31日 09:22 揚子晚報

  ■熱門話題

  主持人 王磊

  嘉賓 海通證券 吳一萍

  中原證券 張冬云

  主持人:目前多空雙方都不愿意輕易認輸,但成交量和前期相比萎縮嚴重,這種無量空漲的狀態表露出多空都比較謹慎。近日已經在高位出現了兩顆十字星,而且成交量并沒有隨著股指的上升而有效放大,蓄勢突破在即還是下跌之途臨近?

  再上行應為減倉好時機

  海通證券 吳一萍:近期有幾個盤面現象值得關注。

  首先,近期藍籌股沉悶和題材股活躍成為一對矛盾。以上證50為參考對象,可以發現其漲幅明顯落后大盤,而在融資融券以及部分板塊漲跌幅放開等利好預期烘托下,大市值藍籌板塊并沒有出現相對應的上漲,相反卻有一定的獲利盤兌現跡象流露,這說明可能有機構在逐漸派發籌碼,鎖定階段性盈利。而有重組消息散布的題材股卻熱火朝天地連續上攻,構成了盤面熱絡的氣氛,這不應該視為大資金進攻的動作,更有可能是游資利用大盤穩定在箱體內運行,來制造利潤空間。這種狀態雖然會給盤面帶來生機,但卻給人一種缺乏穩定預期的感覺,在這種狀態下,即便大盤創新高也讓人不能有踏實的感受。

  其次,對準G股和G股的追逐熱情開始降溫,財富效應不再巨大,表明投資者普遍有落袋為安的心理,也是對后續"股改困難戶"增加的擔憂,這對于市場人氣會有抑制作用。很可能越來越多在停牌前搶權的G股會出現貼權走勢,近日雖然有部分貼權G股出現了上攻走勢,但仍然只應該理解為技術反彈。即便長線值得看好,也沒有完成洗盤過程,這對大盤來說可能仍然構成未來向上的壓力。

  第三,成交量萎縮說明多頭斗志受到壓抑。一方面有IPO開閘后被新股轉移注意力的擔憂,另一方面也有周邊股市的影響,成交量和前期相比的萎縮并不利于股指上行,這種量價背離在較大程度上折射出多頭的謹慎。

  總體來看,大盤高位震蕩并不能夠斷定為上行蓄勢的準備,更多是謹慎心態的流露,大盤下跌概率偏大。雖然目前股指上沖慣性仍然較強,也不排除再創新高的可能,但上攻仍應視為短線減倉的好時機。即使接下來大盤調整的步伐不會太快,大盤逐步降低重心的步伐可能是小陰小陽夾雜,但一次中線調整在未來仍難以避免。

  有效突破箱體概率不大

  中原

證券 張冬云:首先,盡管近幾個交易日兩市盤中個股活躍程度有再度增強趨勢,但值得注意的是,短期市場炒作熱點明顯缺乏主線,帶動短期股指走出再度向上回升行情的市場做多動能,包括補漲性質的鋼鐵股、汽車股、銀行股,以及前期股價累計漲幅驚人的食品飲料板塊、商業零售板塊與有色金屬板塊等"老面孔",且短期市場熱點之間的切換頻率較前期相比明顯過快。因此,這將很可能促使短期市場觀望氣氛再度提升,不利于市場展開持續性上攻行情。

  第二,從量價配合看,自本月15日上證綜指向上回升至1600點上方至本月24日共計8個交易日的時間里,前期滬市日均成交金額與深市日均成交金額分別高達近433億元和260億元。盡管近四個交易日股指再度呈現持續向上回升格局,但期間滬市日均成交量與深市日均成交量僅分別約為274億元與175億元。這表明短期再度向上回升行情并沒有得到成交量的有效配合,意味大盤后市進一步走高的持續做多動能值得懷疑。

  第三,以上證綜指日K線為例,自本月15日以來,股指日K線形態呈現典型的"喇叭式"整理形態,且日K線對應BOLL通道張口也已經明顯放大,股指震蕩幅度有逐漸增大趨勢,這預示短線股指應有進一步上漲空間,甚至向上挑戰前期高點,即1678點并試探1700點。但值得警惕的是,在短線股指再度逐步走高的過程中,股指日K線對應的趨勢性指標,即MACD線卻依然延續前期自高位掉頭下行格局,顯示短期股指再度回升格局與趨勢性指標已形成了典型"頂背離"態勢,預示市場再度出現向下回調的風險正日益增大。

  最后,從市場估值角度來看,以昨日股指收盤點位計算,目前滬市A股與深市A股股價平均靜態市盈率分別約為20倍與24倍,上證50指數市盈率約為15倍。近期香港恒生指數與國企指數市盈率基本分別維持在約13倍和14倍的水平;此外,今年前5個月,英國FTSE100指數與歐洲Dow-Jones Euro Stox指數市盈率中樞分別約為13倍和15倍,韓國KSE指數市盈率中樞約為11倍。這表明目前滬深A股平均市盈率估值水平并不具備顯著優勢,這將很可能在較大程度上成為制約滬深股指近階段走勢的重要因素。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