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公司的股改--辦法總比困難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30日 05:39 中國證券報 | |||||||||
本報記者 曹騰 近期,證監會高層人士紛紛公開表態,要集中解決問題公司的股改難題;同時,新近進入股改程序的30家公司中,以深發展為代表的一些身患“疑難雜癥”的公司也有針對性地推出了股改方案。多種信息表明,股改最后的“攻堅戰”已經打響。
自去年5月啟動股權分置改革以來,經過各方人士一年多的努力,股改已取得重大進展。截至本周推出的第34批股改公司,目前完成股改或進入股改程序的公司達到974家,市值占比也已超過70%。 然而,在為股改大局基本確定而欣慰的同時,也應該看到,股改進程不能簡單地用“70%:30%”來衡量。由于股改的推進遵循了“由易到難”的思路,因此越到最后“收官”階段,股改遇到更大的難題和挑戰也是勢所必然。 顯然,因噎廢食的態度并不足取。分析人士表示,雖然未股改公司各自的情況不盡相同,但主要的問題也存在一些共性。對這些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和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之道,是股改攻堅戰取得勝利的重要保障。 資產質量不高、業績每況愈下是未股改公司遇到的最突出的問題。統計表明,360余家未股改公司中包括102家ST類公司,此外,另有88家公司去年出現虧損。這些績差公司股改的主要難點在于,無法用送股、派現等常規手段作為對價。 從此前的股改實踐看,重大資產重組是這類公司股改最基本的模式。而近期上市公司再融資和收購政策的調整,又為重組式股改打開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例如,*ST華陶采用了資產置換與定向增發相結合的對價模式,通過向重組方定向增發股份,置入和置出資產之間的差額以股權的方式得以補齊。分析人士認為,由于定向增發的引入,其他擬采用資產重組作為股改對價的公司,將不必過于拘泥于擬置換資產規模的差異,從而有了更大的選擇余地。 大股東持股比例低、送股空間小則是另一道典型的股改難題。在未股改公司中,有174家公司大股東持股比例在30%以下,最低的甚至不到10%。大股東持股比例低往往還伴隨著持股成本高的問題,一些大股東股權比例在30%邊緣的公司,基本都是通過股權收購進入上市公司的,其成本遠高于原始股東。 分析人士認為,盡管難度不小,已股改公司仍為此類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多種可資借鑒的方式。例如,用派現來替代送股、用增持來回補送出的股份。另外,在股改后再進行定向增發,大股東同樣可以保持一定的持股比例。而對于持股成本偏高,權證、權利以及深發展采用的有條件定向分紅等方式,都可以借鑒。 當然,股改難點問題遠不限于上述兩種類型。大股東占款、母子公司整合等問題都不同程度地影響了一些公司的股改。相應地,監管部門也針對相關問題調整了政策,其出發點顯然是為股改創造更寬松的條件。因此,有理由相信,辦法總比問題多,股改難題終將是可解的。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