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 > 聚焦新股重發 > 正文
 

屠光紹詳解種樹論 IPO啟動全流通時代有8大變化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5日 04:08 第一財經日報

  本報記者 蔡經 發自上海廣州

  在中國內地資本市場正式恢復IPO的當口,證監會副主席屠光紹昨天在廣州表示,全流通時代的資本市場將迎來八大變化。當下包括股權分置改革在內的資本市場制度改革如同“種樹”,“利在當前,功在長遠”。

  從股權分置改革的角度看,屠光紹認為,目前說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有狹義和廣義兩個概念。狹義而言,改革還沒有最終完成;廣義而言,如果股權分置改革的效果不能轉化為資本市場其他領域的成果,改革的功效就會打折扣。

  屠光紹認為,當前資本市場的最主要關鍵詞是“發展”,而發展的基礎則是“種樹”,即通過改革來解決深層次的制度問題,重在基礎制度的構建,各子項改革的相互配合和整體效應也至關重要。

  1、“種樹論”和改革設計

  屠光紹認為,從深層次的角度看,股權分置改革的最終目標是改變中國金融市場的結構格局。中國金融市場的一個固有問題是間接融資比例過高,直接融資比例過低。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思路不同,股權分置改革帶有根本性、基礎制度性的特點,如同“種樹”,雖然也利在當前,但更是功在長遠。

  股權分置改革在短期內帶來了一些成本。尤其是在股市跌到998點的時候,一度出現了擔憂和爭論,甚至出現了暫停改革的聲音。但決策層最終確定,改革不能停、改革不能緩、改革不能變、改革不能孤軍深入。當時的考慮是,改革非但不能停下來,而且不能放慢節奏,放慢節奏成本和代價就會更大;同時,不能孤軍深入,還需要相關配套措施和其他部委的支持。

  股權分置改革的目標在于催生一個新的資本市場制度框架,體制性的改革立足于長遠的協調發展,此中體現的也是“種樹”的道理。長期來看,只有內地市場發展起來了,才能說股權分置改革成功了。

  從改革的方案設計角度看,屠光紹認為有三個重點:一是改革的目標;二是改革的戰略和動力;三是改革的戰術和方法。在某種意義上,第三點更為重要,也就是說如何避免“好心辦壞事”。

  股權分置改革方案最終選擇了統一組織,分層決策的方案。這個方案并非完美無缺,但卻符合決策學里的“次優理論”。規則統一是決策的第一層;上市公司自己確定方案則是決策的第二層。此中政府和市場的參與者如何定位,對于其他改革的方案設計具有案例借鑒意義。

  2、“新市場”八大看點

  昨日首家IPO招股說明書的發布,標志著全流通時代市場的正式啟動。屠光紹認為,新的全流通市場有八大看點。

  融資功能恢復是其一。但這不是簡單意義上的融資功能恢復,而是全流通時代更加市場化的融資功能啟動。

  兼并收購是第二個看點。在股權分置的市場上,行政壓抑、手段壓抑、流通渠道不暢以及工具不足壓抑了市場上的并購和重組,協議轉讓是主要方式,市場通過兼并收購進行資源配置的功能大打折扣。在新的管理辦法出臺后,全流通市場上的并購將大量出現,更加暢通的渠道和市場化將成為全流通時代并購的基本特征。

  第三則是定價功能的真正實現。在股權分置的市場上,由于流通和不流通的股份在估值和定價方面存在扭曲,市場的定價功能難以實現,監管機構因此也不得不在定價方面采取了一些行政化手段,例如規定市盈率要求等。在一個全流通的市場上,資本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將得到真正體現。

  其四,公司治理結構將得到進一步完善。在全流通的市場上,不同股東將開始面對相同的利益機制和相同的利益基礎平臺,公司在披露的透明度方面也將大為提高。

  金融創新將大量涌現是第五大看點。例如,在股權分置的市場上,現貨市場不能反映整個市場的價格水平,這直接制約了金融期貨的創新,全流通時代為股值期貨的誕生創造了條件。又如券商的融資融券,由于市場上存在不可流通的股份,融資融券會帶來很大的市場風險,而全流通時代隨著標的增加和流動性的提高,融資融券有了更好的市場基礎。

  國資管理是第六大看點。國資的運作、考核和管理都將迎來新的變化,凈資產管理將讓位于市值管理。

  外資進入A股市場是第七大看點。在全流通市場上,外資將通過戰略投資者的身份進入中國,這既符合中國對外開放的需要,也避免了節奏過快的問題。

  最后則是市場監管。市場的約束給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監管的市場化步伐會繼續加快,監管的效率和有效性也將得到提高。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