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鐵礦石價格談判應善用中國因素非濫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7日 00: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 |||||||||||
□本報記者 徐虞利 昨日,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國際初級產品市場牛市中,“中國因素”顯而易見,供應商們都需要善用而非濫用“中國因素”。
梅新育認為,鐵礦石談判之所以出現這樣罕見的僵局,與國際鐵礦石供應商們誤讀“中國因素”有很大關系。 國際鐵礦石巨頭們經常強調的是近年來中國鋼鐵工業產量和鐵礦石進口量的飛速增長,但問題是其后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成分。今年一季度,中國鐵礦砂及精礦進口量大幅度增長,就主要是進口企業的非理性和投機心態所致,并不反映中國國內鋼鐵行業的真實需求,以至于4月末國內鐵礦石庫存高達6000萬噸。 “對‘中國因素’的誤判,本質上也不利于鐵礦石供應商的可持續發展。如果鐵礦石供應商們只注重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堅持高價位,換來的很可能是長期的調整痛苦。”梅新育說。他強調,一方面,眾多中小鋼鐵企業不可能與鐵礦石供應商達成長期供貨協議,主要鐵礦石供應商也就難以合理擴充產能,謀求企業的長遠發展。另一方面,中國鋼鐵產業的結構重組是一個必然的過程。這樣一個進程有可能是“軟著陸”,也可能是“硬著陸”,激烈的市場競爭和過高的鐵礦石價格都有可能導致“硬著陸”,從而造成市場需求大起大落,最終傷及鐵礦石供應商自身。 梅新育指出,鐵礦石供應商理應放棄短視的作法,制定出合理價格,創造鋼鐵企業和鐵礦石進口商雙贏的條件。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