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 > 中國股權分置改革專網 > 正文
 

股改周年大局定 中國證券市場進入轉軌關鍵時刻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09日 10:21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亞楓 廣州報道

  “我正在考慮是否回來。”畢先生言語間有些躊躇。他曾是某國內知名券商的中層,兩年前在一股“出逃”大潮中咬牙離開了廝守了6年的證券行業,“行業低谷實在太難熬了”。不過如今股改一周年之際,他卻似有些“回心轉意”了, “日子看來正在迅速地紅火起來”。

  但猶疑也依然存在,“股改好比給資本市場冶病,病灶可以簡單切除,可未來會怎么樣,還要看綜合改革的進程。”

  像畢這樣目前游離于證券行業之外但又“心癢癢”的“老證券”不在少數。股改推進一年,股市行情出現了多年未見的欣欣向榮。他們都在心里重新掂量起這個令他們又恨又愛的行業的未來。

  而如果他們留意到了一個多月前,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五周年慶典上的講話,也許信心會更堅定些。“必須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大膽創新……進一步鞏固和擴大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成果。”

  “股改大局已定,當前中國資本市場的轉軌已經到了關鍵時刻。”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如此解讀,“這次機會把握得好,整個行業前景非常廣闊。”

  股改周年記

  尚福林的態度一如既往的謙遜,4月底,關于股改他的最新說法是,“目前股權分置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任務非常艱巨,要切實貫徹落實國務院領導的重要批示精神,……確保實現年內基本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既定目標。”

  不過,關心市場的人都看在眼里,從2005年4月29日股改啟動開始的365個日夜里,中國資本市場的變化宏大時波瀾壯闊,細微處潤物無聲。

  2005年,允許上市公司回購并注銷流通股;允許實施股改的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在二級市場增持股份; 國有企業投資股市的限制性規定被取消;新增加60億美元的QFII額度;建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

  ……

  2006年1月,發布《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

  2006年5月,發布《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

  從股改啟動開始,一系列政策就“用心良苦”地相繼出爐,既是為股改營造穩定的市場氛圍,又是為制度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便是在這個過程里,不經意間,股改“輕舟已過萬重山”。

  截至2006年4月24日,滬深兩市已完成或進入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共868家,占應改革公司的65%,對應市值占比為70%,對應的股本占比為67%。迄今,含有B股、H股、ADR等各類上市公司股改,均已破題。

  股改之外的其他困擾中國股市多年的難題也在大力解決中。上市公司大股東違規占用資金的清理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證券公司風險得到有效化解,一批與《證券法》、《公司法》配套的法律文件,比如《中國證監會凍結、查封實施辦法》等已經發布。

  在這一年里,機構投資者迅速發展。截至2006年3月底,基金管理公司數量達到54家,證券投資基金總規模達到4768.46億份; 35家機構QFII資格獲批,總計59.7億美元投資額度。

  正是在一系列努力下,A股市場得以“日月換新天”。滬綜指從2005年6月6日998點重新起步,2006年5月8日,該指數已飆升至1497點,漲幅將近50%。一年時間,制度推倒、市場重來,A股暮氣全消,“換了人間”。

  “這些是我以及當時和我一起離開的一些朋友們切實感受到的,這也是我考慮重新回到證券業的原因。”畢先生說。

  壓力與動力

  “目前股權分置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任務非常艱巨。”這也并非只是尚福林的謙遜之詞。

  好比取土,股改前期動的是浮土,到了今天,接下來需要解決的可能是巖石,比如中石化等市值巨大的藍籌公司及大批業績很差的ST公司等。

  以地方政府主導資產重組,使得ST公司改頭換面,是支持股改的創新之一。但有業內人士也提出了自己的擔憂,一位長期從事資產重組業務的投行老總對記者表示,“是不是所有的地方政府都有意愿拯救這些將死的公司?即便有意愿,地方政府是否有足夠的財力、資產?地方政府注入資產,如何避免投機者惡意炒作,這些都值得思量。”

  不僅如此,監管者和市場還將在近期迎來“全流通陣痛”。

  再過數月時間,一些股改時滿一年的公司將有部分非流通股得以在市場流通。據國泰君安研究所的測算,全流通給市場帶來的擴容壓力,2006年為579億元,2007年為2600億元,2008年約4000億元。

  除了全流通帶來的壓力之外,融資和再融資也將陸續開閘。

  5月7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再融資的閘門正式開啟。據統計,近一年來累積的再融資需求約為646億元,除此以外,新股發行預計也將在近期啟動。

  “融資的壓力不可怕,關鍵是要有一個健康的市場氛圍”,瑞隆投資尹中余認為,投資者的信心才是最重要的,對于中小投資者利益的保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今后對于中小投資者利益的保障,可能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監督。”一證公司執行副總裁表示。

  其一,如果大股東想做事,比如增發、配股等,就必須要跟中小股東,甚至是散戶投資者進行溝通,因此,股改中使用的溝通機制將會持續下去,很可能成為常態。

  其二,如果大股東一意孤行,中小投資者將以腳投票,逃離治理不規范的公司,從而使得該公司被市場邊緣化。

  “這種全新的市場化博弈已經初步經歷了股改的考驗,不過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他認為。

  最為關鍵的,股改后,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將比以往更多地面對“內部人控制”問題。時下,管理層持股是個趨勢。管理層持股后,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管理層與國資委間的博弈將漸次展開。

  “一旦與大股東利益發生沖突,管理層會堅定地站在小股東一邊,那時,國資委的利益,就顯得不那么重要。”學者華生教授告訴記者。因此,如何避免“內部人控制”,現在正是監管層尋求解決之道的關鍵時刻。

  爭奪主板

  壓力還是動力,有時的確在一念之間。

  5月7日公布《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8日市場強勢上漲,上證綜合指數逼近1500點關口。“這說明市場根本就不擔心再融資,也不會怕新股發行。”尹中余認為。

  “以股改為契機,中國股市的雙轉軌也進行到了重要時刻。”他所指的雙轉軌,即由行政化向市場化轉軌,由本土化向國際化轉軌。

  以行政手段推動,按照市場化標準,重建資本市場的體制和制度,夯實資本市場進一步發展的基礎。而由本土化向國際化轉軌,一方面有利于引入國際先進理念,加快市場化進程;另一方面,則有利于擴大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力,實現資本、資源的國際化配置。

  市場化與國際化,一而二、二而一,其短期目的可歸結為一點:“爭奪主板”——改變“中國資本市場主板在香港,A股為二板”的現狀,使得A股市場真正成為中國優秀企業乃至世界優秀企業的融資場所,成為中國投資者真正的投資場所。

  4月28日,證監會高調出場,推出新老劃斷的重要文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困擾了A股市場一年之久的“新老劃斷”即將破題。

  “從內容來看,這是經過監管層精心研究的:管理辦法強化發行環節的市場約束機制、加大中介機構責任,目的是推動優質企業發行上市。”市場評論普遍認為。

  同時,為順利實施“新老劃斷”,監管層精心地準備了相關配套安排:

  QFII資格審批和投資額度的發放已適當加快,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正在抓緊準備。除此以外,引入向戰略投資者定向配售股票的制度;恢復股票資金申購方式;建立超額配售選擇權制度(“綠鞋”)。“綠鞋”制度是國際上比較通行的穩定股價機制,賦予了主承銷商穩定價格的合法手段,有助于緩解新上市股票價格出現劇烈波動的情況。

  投資價值辯證

  “不過,作為融入全球配置體系的資本市場,真正的根基依然在投資價值,”國泰君安資產管理部人士認為,“這可以說是萬變不離其宗。”

  股改曾使得A股的估值體系發生“漂移”,基金一度陷入估值陷阱,因追求“尋寶”游戲而遭詬病。現今,尋寶游戲在招行股改及貴州茅臺股改中愈演愈烈。與擬股改公司大受追捧相對照,那些大盤藍籌股,比如G寶鋼、G長電等,卻顯得有些落寞。

  A股短期投資價值已不需贅述——按照10年期國債4%左右的利率推算,市場25倍的市盈率當屬正常,考慮到風險溢價因素,A股20倍的市盈率已極具投資價值。如今,A股市盈率卻在16-18倍,這還沒考慮部分公司股改對價因素。

  但是,考量A股的長期投資價值就要復雜得多。

  首先,水淺難養大魚,市場規模不夠大,則大規模的長期合規資金就無法入市。目前,A股總市值基本相當于微軟或通用的規模,大盤藍籌A股上市勢在必行。而大盤藍籌上市,就要綜合考慮大盤藍籌發行規模、發行頻率與國內資本市場承受度間的矛盾。

  其次,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要落在實處。通過清欠解保、地方政府重組,上市公司可能會烏雞變鳳凰,這顯然還不夠,監管層必須還要痛下決心,使得一些救無可救的上市公司退市。對于那些敢于在市場上興風作浪、造假亂紀的市場參與者,則要痛下殺手,提高違法成本,方可保障市場長期無虞。

  第三,改變上市公司結構。當前,占A股市場比重較大的是

能源、化工鋼鐵等景氣波動型行業,如果想要熨平股市風險,則與經濟周期關聯度不大的上市公司比重將要有長足提高,這也決非一朝一夕之功。

  以上三方面如果能得到有效的安排和解決,那么,隨著上市公司質量的提高,中國資本市場就有了真正崛起的脊梁,多年后回頭看來,也許你會發現,此刻才剛剛開始。

  相關報道:

  后股改時代第二場戰役 公司治理雙刃劍

  鎖一爬二解禁沖擊波:監管層四大舉措減震

  股改東風勁吹 還有多少T類公司可以咸魚翻生

  市場聚焦:再融資開閘VS646億管涌

  新老劃斷:從循序漸進至水到渠成

  G股尋寶:鳳凰烏雞的時空變幻

  基金、QFII同表態:A股估值偏低

  股改激發創新沖動 將成A股持續發展支柱

  藍籌回歸A股 市場演繹王者歸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