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解決產能過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09日 08:46 中國證券報 | |||||||||
特約撰稿 李軍杰 日前,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水泥、焦化和鐵合金等行業結構調整的相關政策,并宣布還將出臺其它一系列相關產業結構調整政策。盡管官方明確指出本次投資調控的主要意圖是淘汰落后產能,調整投資結構,而不是簡單的政策性緊縮,但可以斷定,這次調控政策的出臺是對一季度部分產能過剩行業投資速度繼續快速增長的政策性回應。
投資驅動不可持續 本輪經濟增長周期有一個顯著特點,即不是由消費來最終消化以往投資所形成的產能,而是以新的、更大規模的投資來消化以往投資所形成的產能,即所謂“投資驅動型增長模式”。 它的根本特性在于最終拉動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是城鎮化和重工業化所引導的巨量投資,而不是居民消費。這種經濟增長方式有一個明顯的缺點———不可持續:對投資而言,在投資建設期內,它是消費,會創造需求,但是1-3年的投資完成之后,它就是生產能力,屆時它創造的不再是需求,而是更大的供給。可以說在投資驅動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下,產能過剩是常態。 今年一季度的經濟增長伴隨著某些過剩行業的進一步投資擴張。少數地方出現落后項目又在死灰復燃的情況,某些產能過剩領域投資繼續高速增長。可以說,本次投資調控實際上是國家宏觀調控部門針對產能過剩矛盾不斷積累而不得不采取的一個應急性解決方案,其主要目的在于進一步調整投資結構,重點淘汰落后產能。 目的在“調”不在“壓” 概括的講,本次調控措施有兩個問題值得注意。 首先,行業結構調控政策必須借助于市場才能落到實處。控制新增產能相對容易些,只要政府有關部門能按照行業準入條件進行嚴格審核和依法辦事即可奏效,但對現有的落后產能進行治理整頓的難度卻很大。在能源和原材料價格趨升的情況下,無論是新增產能還是落后產能,都有一定的利潤空間,甚至在現實中還出現了落后產能企業以次充好,擠占產品市場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完全依靠行政手段,很難將其淘汰出局。 可行的辦法是通過政府部門嚴格執行環保、質檢和行業管理等方面的規章制度,將落后產能企業的外部成本內部化,提高其實際的生產成本,在這個基礎上,利用價格機制將其逼出市場。 但是,在投資驅動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下,投資,哪怕是過剩的投資,本身就會對市場產生需求,再加上基于這種需求假象所產生的盲目樂觀的市場預期(甚至這個行業結構調整政策本身就會產生行業產品價格上漲的市場預期,因為一部分落后產能在理論上要被淘汰,總供給能力將會下降,因此價格“應該”上漲),可以預見在短期內,在25%-30%的較快投資水平的支撐下,我國能源和原材料生產領域價格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很小,從這個角度看,對落后產能的價格逼出機制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發揮作用令人懷疑。 其次,這次投資調控的主要目的在于“調”,而不在于“壓”。目前在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大需求中,由于國際市場景氣的不確定性,出口增長存在著較大變數;在醫療、衛生和社保改革沒有實質進展的情況下,消費一直啟而不動。在出口靠不住,消費快不了的情況下,為了保持國民經濟的平穩運行,政府大力壓縮投資水平的可能性不大。否則大量過剩的產能由于找不到出口,就會引發經濟蕭條和金融危機等一系列災難性后果。 因此,盡管這次投資調控的主要目的是抑制部分過剩行業的過度投資,但政府不會輕易采取全面緊縮的調控政策。把話說回來,我們也不能完全指望這個行業結構調整政策徹底解決投資過剩問題。 鑒此,短期內投資調控政策的重點可以放在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準入標準,控制產能的盲目擴張,淘汰落后產能,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等方面。但僅僅依靠結構性調整政策解決不了基于經濟增長方式所產生的內在根本性矛盾。因此,為了從本源上解決問題,從長期看,防止產能過剩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大相關領域的改革力度,積極培育市場消費,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投資驅動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