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二季度經濟仍將持續增長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09日 08:45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申屠青南

  不久前公布的一季度經濟數據讓人大跌眼鏡,在這種高GDP增長、低物價增幅的態勢下,二季度經濟走向將會如何演繹?

  綜合此間權威人士的觀點,今年二季度,GDP仍將保持10%左右的高增長,而CPI增幅
有限,僅為1.5%左右。但中長期面臨的是通脹還是通縮壓力,專家們意見不一。不過,針對當前過熱苗頭顯露、產能過剩加劇、內需尤其是消費動力不足的形勢,這些專家均建議提高資金價格抑制高投資。

  經濟高增長仍將持續

  一季度GDP增長10.2%,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不少國外投資機構為此調高了對2006年我國GDP增速的預期。盡管發改委日前出臺對煤炭、鋁、鐵合金等產能過剩行業的宏觀調控政策,央行也提高貸款利率,但專家們認為,二季度經濟仍保持高速增長;但增速比一季度低還是高,專家們則意見不一。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獨家提交本報的報告預計,經濟增速將有所放緩,GDP增長9.8%左右,受調控影響,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也將略有回落,同比增長27%。從三大需求來看,二季度投資仍將快速增長,但增幅會有所放緩。在居民收入加快增長、消費環境不斷改善,特別是刺激內需政策的作用下,消費需求將保持穩定增長。從外需來看,國際市場需求旺盛,出口仍將保持較快增長,但是,

人民幣升值、貿易摩擦以及國內調整國際收支失衡的政策措施等因素,將使外貿進出口仍將延續出口增速適度放緩、進口增速加快的態勢。

  而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CCER)教授宋國青看來,二季度GDP增速將繼續走高,達到10.5%,投資還將升溫,預計增長33.5%。他認為,投資增速低于15%,將導致通貨緊縮,而高于30%就過熱了。盡管央行提高了貸款利率,但目前資金價格仍然偏低。

  通脹還是通縮

  未來價格走勢如何,是通脹還是通縮?對此,兩種聲音都有,但對近期價格走勢,專家的看法基本一致:CPI仍將在低位徘徊。

  國家發改委宏觀院專家王小廣認為,通縮壓力在加大。如果投資繼續保持強勁的回升態勢,將意味著下期的產能過剩壓力會更大,進而會使通貨緊縮難以避免。反通縮的最好辦法就是在繼續適度抑制投資增長的同時擴大消費。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則判斷,近期經濟不會步入通貨緊縮。目前,消費物價指數同比依然維持在低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前期貨幣供給量增速過低的結果。

  隨著近期貨幣供給持續增長,貨幣寬松對消費物價的推動作用將在未來6個月持續顯現。同時,資源價格上調將推動CPI上漲。成品油、水等資源類產品價格存在持續上漲的可能性。他預計,短期內,消費物價指數同比將溫和上升,2006年全年保持在2%的水平。

  對于短期的物價走勢,北大中國經濟問題研究中心調查了13家國內外機構,這些機構基本認為二季度CPI將同比增長1.5%左右,看高者最高預計增長1.8%,看低者最低預測增長0.9%。

  國家發改委投資所專家徐連仲分析說,從價格上漲的品類來看,食品價格上漲的幅度將會有所減小,但減小的幅度不會很大;服務價格上漲的幅度會因各地疏導公共服務價格矛盾措施出臺數量的增加而略有增大;水、電、燃氣、車用燃料等價格會因資源價格改革措施陸續出臺而上漲;其他類商品價格的變化不會很明顯。

  抑制投資需提高資金價格

  專家們在預計經濟繼續保持“高增長、低通脹”良性運行局面的同時,認為經濟中存在許多不合理因素,如出現過熱苗頭、產能過剩情況在惡化、國際收支不平衡、內需尤其是消費動力不足等等。

  范劍平建議,防止投資反彈的宏觀調控政策重心應當放在調整投資要素價格上,主要用市場的、經濟的手段進行調控,并輔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一要適當提高資金價格,綜合考慮居民消費價格水平和資產價格水平,微調國內基準利率水平,并適當提高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緩解公開市場對沖壓力,適度收緊貨幣流動性;二要規范建設用地價格管理;三要加快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步伐,理順投資品價格結構,促使加工工業投資降溫。

  為緩解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他建議,可適當減少國內企業到國外股票市場上市融資的規模,盡快放開國內股票市場發行新股;盡快推出QDII,允許國內合格的投資機構從事境外

證券投資;同時加快重要商品儲備體系的建設,適當增加重要商品物資儲備,變
外匯儲備
為商品儲備,為降低國際重要商品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創造條件。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