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歐洲海關幫我們打假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9日 05:45 中國證券報

  文/趙志疆

  由于歐洲近期加緊嚴查游客在入關時所攜帶的假冒名牌產品,國旅總社、中青旅、北京凱撒國旅等大型旅行社紛紛提醒游客不要穿戴假冒名牌產品出國旅游,以免遭到重罰。據悉,穿戴歐洲制造的假冒名牌入關不僅會被沒收,甚至還將面臨單件500歐元、10件以上30萬歐元的高額罰款。

  “五一黃金周”將至,不少準備出境游者都早已蓄勢待發,而這條消息的發布無疑于平地驚雷———誰身上還不多多少少有幾件名牌呢?倘若因此而遭到重罰,甚至是引出一樁“國際官司”,那可真是丟人丟到外國了。于是,一時之間人心惶惶,各種聲音風生水起。很多人紛紛對此表示了不滿,有人因此而倡導抵制歐洲名牌,有人趁勢呼吁取消出境游,更有甚者,義正言辭地指出這實際上是一種“歧視”。

  其實,包括法國海關在內的很多歐洲國家的“打假”活動是針對所有出入境人員的,并非專門針對中國游客。法國在1994年就已通過了《龍格法》,以保護知識產權。海關檢查的時候,通常是品牌廠商的工作人員協助海關人員一起進行,這些人員被稱為“品牌監察員”,凡是在法國購買或者使用假冒名牌產品將會面臨重罰,“待遇”和國內游客一樣———5件以下的予以沒收;5至10件的還要追加罰款;10件以上的會被視為制售假冒產品,將會被送法庭審理,制裁最高可被處以30萬歐元的罰款并被判3年監禁。

  為什么別人的日常之舉會叫這么多國人覺得如此惶恐不安呢?這也許只能從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不同上來尋找原因了。我國既是最大的“世界工廠”,同時又是最大的假冒名牌集散地,街頭巷尾的虛假名牌常年“供銷兩旺”,在廉價享用這些名牌的同時,何嘗有人想到過這一枚小小的商標對于它們的擁有者到底意味著什么?正是那些熱衷于“知假買假”的人群,在很大程度上支撐著不法者的造假熱情。習慣了國內寬松的“打假”環境之后,面對歐洲海關“買假受罰”這樣的“抽薪”之舉,他們的難以置信和不能理解是在情理之中的。

  憤怒歸憤怒,不滿歸不滿,所謂“入鄉隨俗”,別人的規定還是要遵守的。有了前車之鑒,再加上各大旅行社的特別提醒,相信絕大多數“知假買假”者都會知難而退,悄悄收起自己的假名牌。不過即使如此,也難保不會有人在歐洲海關受到處罰。原因很簡單,國內假貨的泛濫不僅僅出現在小商小販的攤位上,很多正規商場甚至專賣店內也不乏假貨的身影。消費者不同于外國的“品牌監察員”,他們不可能鑒別出其中真偽,付出了正品的價格,得到的卻是假貨,他們本身已經是受害者,倘若因此還要受到歐洲海關的處罰,實在是有點太過委屈。

  從這種意義上看,歐洲海關的此項規定是不公平的,起碼對于假貨泛濫的國內市場來說不公平。話雖這樣講,但歐洲“品牌監察員”也不可能跑到國內市場上來處罰那些制假販假的不法商家,由此必然引出這樣一個問題———誰來為那些被歐洲海關處罰的游客埋單?事實上,法國等國家“打假”活動的重點依然是在制假者與販假者,這從罰則的巨大差異之中不難看出。因此筆者認為,對于那些身受假名牌之害而又在異國他鄉蒙受損失的游客來說,返回國內后應當向銷售假名牌的商家提出索賠要求,以彌補由于假名牌所造成的一切損失。

  商家出售商品就應當為商品的質量全權負責,如果商家“知假販假”刻意隱瞞,那它就理應為自己的不誠信經營活動付出代價,而如果商家也和消費者一樣是假冒名牌的受害者,那它可以因此而追究上級商品經銷商的責任。在國內假貨市場日益泛濫的局面下,歐洲海關的嚴苛規定不僅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可資借鑒的典范,而且從他們開出的罰單中也可以清晰地整理出一條責任追究路徑,這大概也能夠算是國際友人為滌蕩國內假貨市場所做出的一點貢獻吧。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