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 > 正文
 

跨市套利逐漸成為幻覺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6日 05:45 中國證券報

  王凌凌

  由于市場交易機制的不同,交易所債券流動性相對較好,價格更具敏感性,因此,跨市場品種其交易所的收益率通常低于銀行間的收益率,兩者會存在穩定的利差。所以,市場上存在不少通過在不同市場的相反交易來獲取利差收益。但現實的情況卻是,跨市場品種在兩個市場的利差越來越小。本應由交易所至銀行間的價格傳導,卻變成了交易所債券交易
價格受銀行間的影響。

  根據2004年迄今的跨市場品種年度成交量排名,我們選擇了成交量居前的03國債01為例來闡述。從它在銀行間和上交所兩市的利差趨勢可以明顯地看到,其利差越來越小。2005年之前,其利差平均值為20.92bp,利差范圍在4.35~45.54bp之間;而在2005年之后,利差平均值為5.23bp,利差范圍在0.11~20.80bp,縮減程度可見一斑。

  如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從03國債01分別在兩市的成交量比較分析可以看到,2004年時,上交所的成交量大多數時間都多于其在銀行間的交易量。但從2005年起,銀行間的交易量明顯大于上交所的交易量,在2006年2月份,銀行間的交易量甚至接近于上交所成交量的8倍。這是和銀行間市場從2005年開始迅速擴容有著密切聯系的。從1997年開始,作為主力機構的

商業銀行從交易所市場撤出。銀行類機構和保險類機構主要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債券投資活動,更由于國有銀行上市和各銀行加大了債券投資的資金比例,銀行間市場迅速主導了中國債券市場90%以上的份額。而交易所市場的主要參與機構之一券商在2005年遭遇了滑鐵盧,帶動整個交易所市場的交易量銳減,交易的活躍程度大為減弱。在今年3月份,銀行間現券的成交量甚至50倍于上交所。盡管債券市場上的跨市場套利存在可能性,但由于流動性等原因,使得這種套利活動無形中變成了“"水中花鏡中月”。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