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 > 聚焦新股重發 > 正文
 

二八現象突出背后存隱憂 可能迫使新老劃斷推后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5日 06:53 金時網·金融時報

  FN記者 李俠

  在上周上證綜指成功突破1400點并創出本輪反彈新高1419.89點后,大盤在本周一開始小幅調整,但仍然維持在千四點位上方。從市場表現看,股市上漲趨勢已基本確立,短期內還有可能加速上揚。但隨著股市“二八”現象的進一步突出,資金向少數個股集中的趨勢更加明顯,在推動股市進一步升溫的同時,也加劇了市場風險。

  在日前召開的證券監管系統進一步推進股權分置改革工作視頻會議上,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強調,目前股改已進入攻堅階段,要進一步鞏固擴大改革成果,確保年內基本完成股改的既定目標。4月24日,第30批參加股改公司名單亮相,又有35家公司進入股改程序。

  從管理層的決心和股改進度來看,年內基本完成股改并逐步恢復股市融資功能已沒有任何疑義。大多數機構和投資者一致看好股市前景。從新資金介入市場的速度和力度來看,目前的行情還僅僅是一個開始,遠未到終結之時。從這一點看,股市的機會很大,值得投資者進行大比例的中線資產配置。正如一家機構所說的那樣,目前“沒有必要因為股市從底部上漲了40%就改變對股市中線向好的基本觀點,對待后市,我們仍然要戰略看好!

  本次行情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二八”現象更加突出。粗略統計一下便可發現,雖然股指上漲幅度較大,但兩市真正上漲的個股只有30%左右,而表現較好

股票又主要集中在前期的強勢股,如中國石化、中金黃金、南寧糖業、貴州茅臺、G萬科和G寶鈦等,局部牛勢明顯。其中貴州茅臺經過上周的幾個漲停板,股價已逼近百元大關。

  隨著“二八”現象的出現,股市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馬太效應進一步凸顯,績優股與績差股在走勢上出現了巨大分化。盤面上的表現則是,盡管每天都有數十只股票漲停,但下跌個股數量遠多于上漲股票數量。

  與“二八”現象共生的另一突出特征是主力資金核心倉位的高度集中。

  2005年基金年報顯示,21家基金公司擁有核心重倉股數量只有128只。深萬科、浦發銀行、招商銀行和貴州茅臺等個股竟然聚集了50家至92家機構,其流通股被機構持有最少超過23%,多的如貴州茅臺被92家基金公司持有了62%以上的流通股份,并有大量資金在今年一季度繼續買入貴州茅臺。4月17日和18日,貴州茅臺以異常少見的成交量封在漲停板,顯示出機構長期持有的決心。

  市場人士認為,新“二八”現象的出現與當前市場投資環境和投資理念的改變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走勢強勁的個股最大的共性在于具備業績持續增長能力,即使是在宏觀調控或經濟周期處于調整階段的環境下,其業績也不會出現較大波動,有些個股業績還持續保持增長。如深赤灣和貴州茅臺強勁的業績增長和穩定的投資收益,對其股價的持續走強構成了強有力的支撐。顯然,在目前國內股市整體質量較差的環境下,在機構投資者日益成為市場主流,價值投資理念越來越被認同的今天,這類為數不多的個股必然會成為機構競相持有的品種。

  此外,由于市場整體向好,中國石化、云南白藥和貴州茅臺在股改效應背景下,其內在價值再次凸顯!笆晃濉币巹澦婕暗闹攸c行業,低利率與

人民幣升值背景下有望崛起的消費品龍頭公司或擁有資源的消費服務類公司顯現了良好的成長勢頭。

  “二八”現象的突出加速了股市升溫,推動股指加速上漲。但俗話說“好飯要慢慢吃,好日子要慢慢過。”對于股市,這句話也同樣適應。

  從管理層角度來說,維持市場的穩定無疑是管理層所期望的。在股指突破1300點后,行情的持續上漲為管理層推行市場改革起到了良好的鋪墊作用。但如果行情過度火爆,恐怕會為新老劃斷順利啟動帶來更多的風險。

  有市場人士分析說,目前進入機構增持視線的股票股價上漲驚人,有些是物有所值,但有些則似乎已嫌炒作太過。一旦失寵,股價下跌必然會造成市場波動。另外,目前機構中有相當一部分游資,面對擴容帶來的不確定因素,一旦這些游資有了足夠的賬面利潤,很可能迅速抽身而退。而持續高速跟進的散戶將成為游資和機構逐步轉移籌碼的對象。這種轉移積累到一定程度,將意味一個調整周期的開始,并很可能由此迫使新老劃斷推后,從而大大延遲整個市場的改革進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