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收購科龍終成行 三家大公司相繼仆倒的啟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2日 17:23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評論員 劉許川 海信收購科龍在經歷許多曲折之后終于成行,人們期待海信幫助科龍恢復品牌、市場和公司實力。 現在我們有必要總結一下健力寶、三九、科龍等三家廣東大公司在短短兩年之內相繼
大部分人認為這三家企業基本上都死于資本玩家之手,這些人由于不專注于實業力量的發展,而只依靠不受監督或被誤導的資本擴張導致財務危機從而使整個企業陷于困境。我們的結論不同于此。實際上早在資本玩家進入之前,企業的財務危機已經出現,他們正是由此乘隙而入并加速了企業的危機。三家企業的危機在他們的創業元老退休之前已經醞醞了很久,曾經成功帶領企業成為行業內最優秀公司的創業元老李經緯、趙新先、潘寧,由于在企業最輝煌的時期未能處理好產權改革而延誤了企業的發展,并因財務、市場、組織內部風險的積累而使企業落入資本玩家之手。 盡管在所掌管的公司里他們都具有一言九鼎的地位,但由于從來不曾真正擁有企業的控制權和分配權,即使最成功的企業家在最后的時候也沒有力量改變企業的命運。和他們不同的是,廣東另外一些企業則能夠在危機到來的時候帶領企業走出困境,我們可以隨便舉出許多例子,比如美的、TCL、海王等等,他們在危機出現的時候已經啟動了產權改革或已經是企業家的企業了。 人們所不知的是,美的集團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就日益陷入市場和財務的困境之中。在1997年底當地政府操辦的科龍收購華寶集團的運作中,美的集團也曾被列為整合項目之一。幸運的是,美的創業元老何享健并未聽從當地政府的安排,在渡過被合并的陷阱之后,何選擇了在企業內部啟動管理權變革,而在外部則堅定地開始和當地政府談判以完成產權改革。終于在幾年之后,政府在得到數億的利益之后,這家由幾十個村民集資5000塊錢發展起來的公司重新回到了他們和后來的管理層以及員工手中。目前這家企業已達到500億銷售規模并快速進步。 在過去兩年,TCL集團(資訊 行情 論壇)由于過快的國際化并購導致了嚴重的財務危機,集團整體和旗下的上市公司都發生數額巨大的虧損,現金流出現危險。但人們發現,已經是這家公司最大個人股東的李東生率領他的經理人克服困難,在經歷短暫的危險和一些新的財務安排之后,現金流得到改善,全球市場經營狀況也開始好轉。多數為個人大股東的高級經理團隊在壓力之下表現團結,金融界繼續給予更大的信用額度。可以在很多場合發現,在最困難的時候李東生并不刻意掩飾的疲憊表情很難在遇到同樣困難的中國國有企業負責人臉上出現。這家公司從上世紀九十代末開始與政府進行巧妙的私人收購談判。現在政府的股份已低于管理團隊的股份并正在繼續減少。 周其仁教授曾經在顧雛軍事件爆發后在《經濟觀察報》撰文“假如科龍賣給潘寧”,凄涼之景令人唏噓。企業產權定位的重要性實際上早已無須論述,但恰好廣東倒了的這三家大公司都不曾讓他們的創業者得到資產意義上的控制權和分配權,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出現問題并引發企業組織、財務、市場問題時,這些企業家顯得英雄氣短。 在一些創業者數十年打拼建立起的大公司私有化過程中,為了完成過渡,創業者不得不偷偷摸摸地搞,甚至和當地政府聯手來“欺騙”國資委這個終極老板,而希望通過正常渠道解決問題的創業者則常常被弄得灰頭土臉,比如春蘭的陶建幸、長虹的倪潤峰。政府對大公司的私有化心存戒心的理由是國有資產流失,這不無道理,確實有不少人打著管理層收購的旗號鯨吞了不少國資民財,但基于中國企業長期競爭力的考慮,應當想出辦法來穩妥地實現目標。 以創業者為代表的管理層收購應當迅速提上日程。目前國內的金融創新正在迅速發展,為了不使收購中發生國資流失以及解決管理層的收購資金問題,發行資產支持債券應當被引入企業并購之中,為了防范風險,可以先從幾個大公司的管理層收購開始試點,以未來企業的現金流做抵押從金融機構或機構投資者那里融資,如果有完善的配套法律,實際上風險并不很大,而國家的財富也可換回適當的價值。干到退休的李經緯、潘寧、趙新先等人或成悲情英雄或成階下之囚,健力寶、三九、科龍也倒了。現在趁著陶建幸、趙勇、周厚健還年輕,趁著春蘭、長虹、海信還活著,快把他們的企業賣給他們。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